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交往》知识点湘教版知识点一、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x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辽东可到朝鲜半岛. 二、海路交通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一是由登州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日本;三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 到南亚诸国的海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 在唐代,,,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三、日本“遣唐使”唐朝时期,、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次“遣唐使”.到838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长期留居中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姓淳于,,,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携弟子到达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大师义净继玄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