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docx

上传人:kang19821012 2019/6/2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肿瘤监测报告制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肿瘤监测报告制度篇一:肿瘤报告制度肿瘤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慢病监测报告管理,提高慢病监测报告率、及时率和报告质量,为上级提供科学真实的监测数据,制定本制度。 1、单位门诊、病房医生按照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在发现肿瘤病例时,应及时填写报病卡片;住院医师在检查入院肿瘤患者时应注意是否填报,未填报者应立即补报。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立即补报。住院后才确诊的肿瘤病例应立即填写报告卡。各科门诊和病房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每日报卡收集、整理和质量检查,将科内肿瘤病例登记在《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后,把卡片及时交防疫科。 2、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收集所在村或辖区的新发肿瘤病例,重点排查辖区居民中直接去县外就诊的那部分肿瘤病病例,及时登记在本村的《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上,填写报告卡并及时将报告卡上报到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防疫科。 3、防疫科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院报卡的收集、申核。通过定期查阅病历和病历索引,以发现在门诊和病房漏报的病例,并及时帮助或督促补报;每月与新农合核对肿瘤病例报销信息,核实发现的漏报病例,补填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将全院报卡登记在《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册》后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报告卡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二: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贮存、整理、统计分析,并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肿瘤登记报告作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探索肿瘤病因及其流行规律,制定和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一、登记报告(一)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淮南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二)报告范围本市辖区内的常住人口(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符合下述条件的,均需填写“淮南市肿瘤病例报告卡”: 、住院诊治时,经本院临床诊断及通过生化、病理、CT、B超、内窥镜、手术、尸检等检查手段确诊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患者。 。(三)报告内容按照“淮南市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详见附件 3),填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肿瘤诊治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等。 :如诊断、病理类型、诊断依据等。 :如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 。肿瘤分类编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十次修订本),并同时使用ICD-O进行编码。编码由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统一填写。(四)报告流程 、住院部、肿瘤诊断相关科室(病理、检验、内窥镜、放射、超声波、同位素)的医生对当日发现的肿瘤病例(在报告范围内的),及时填写肿瘤报告卡,并在患者病历上注明“肿瘤已报”。相关各科设专人负责每日肿瘤报告卡的收集、整理和质量检查,登记后交院内分管肿瘤报告工作的科室。本单位肿瘤登记报告管理科室接到肿瘤报告卡后,在《恶性肿瘤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同时将登记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如:Excel表格等),经质量审核、院内查重并剔除重卡后,于每月10日前将上一个月的肿瘤卡片集中报送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乡镇卫生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