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太史公自序.ppt

格式:ppt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太史公自序.ppt

上传人:endfrs 2015/11/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1太史公自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哲思短章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加于别人头上。它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从自己的角度替别人考虑,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别人一定也不愿意接受,那就不要施加于别人,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做人信条。
修身名句
,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赏读: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摆脱。孔子承认人都追求富贵,而厌恶贫贱。这样的好恶没有什么错,是人之常情。但是,孔子强调富贵和贫贱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取舍。也就是“取之有道”和“去之亦有道”。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温孔子的这段话不能不让人感慨系之。
知识卡片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生卒年月不详。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
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十分重视自己史官家世的传统和史官的职责,这些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任太史令后,日常职司以外,他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以实现父亲的遗愿。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完成了准备工作,正式着手写作《史记》。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序中叙述司马氏的家族历史,司马谈父子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史记》的始末。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讽喻


要旨


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


助词,表陈述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