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认识语言学论文2.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语言学论文2.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6/2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语言学论文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对“通感”进行的讨论何雪対外汉语20121111310010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一直对通感比较好奇,以前一直觉得所谓通感就是语言修辞的一种,学****了认知语言学之后才知道它属于隐喻范畴,对通感有了稍加深刻的认识。通感较为广泛的被应用到语言的修辞写作屮,但究其根源,通感的产生是人类感官的这种通感的作用构成了人们认识事物又一生理和心理基础,这一过程反映在语言的创造和运用中就有了被称为通感隐喻的语言现彖。首先通过儿个例子来感知-门尖锐的声音;鲜艳的红色;柔和的阳光;酸溜溜的话。以上例子都是通感的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指利用概念Z间的相似性,用一•种概念喻指另一种概念的认知方式,往往牵涉两个认知域,根据兰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它渗透到了我们思维行动的各个方面。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在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和具体的概念來认识和理解陌半的、无形的和抽象的概念,形成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我们要认识和描写先前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已知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还要发挥想象力,把手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做迁移,从而认识我们不熟悉的事物。而通感作为隐喻的一种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解释为一种映射,但通感又并非感官上的随意映射,而是有等级、有方向性的分布。乌尔曼在对通感进行了广泛的调杏论证示发现,感觉的移动方向主要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可及性强的向可及性弱的过渡。如下图:箭头表示不同感知域中词语的修饰关系:颜色视觉可能刺激触觉,从而引起通感,而不是相反。在我们大脑屮,根据我们自己对通感的解释,一定会受到我们个人认知的影响。先看下面的例了:在例a中,映射是山较低级向较高级的感官映射。sweet属于较低级的味觉感官',而silence则属于较高级的听觉。相比Z下,例b反映的是由鮫高级向鮫低级的感官映射。现在的问题是在通常情况下这两种通感究竟哪一种岀现的频率更高?有无规律可寻?仅凭语感来看,例a比例b更为常见,也显得更自然。同样,我们通常会说bluecoldness,sharpsilence,softquietness,而不大说coldblueness,silentsharpness,quietsoftness等。再从认知观点的可及性强弱來看,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比从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更为自然。兰考夫与约翰逊指出,隐喻通常是从一个比较熟悉、较易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如:lfeelup/。显然,概念映射都是从“方位”和“容器”这种比较熟悉的源域映射到“情感”这种不太熟悉的目标域。我们很少用“情感”这种概念來表达“方位”和“容器”概念。在通感中,诸如触觉、温觉、味觉、嗅觉属于鮫低级的感官,,而听觉和视觉则属于较高级的感官。由较低级的感官(触觉、味觉)所构成的概念如“冰冷”、“甜蜜”易于理解,而由较高级的感官(听觉、视觉)所构成的概念如“刺耳”、“明亮”则相对较难理解。正如在概念隐喻中,我们Z所以经常用身体和物质经验去表达一些抽彖概念,是因为身体和物质经验便我们最为熟悉的。同样,在通感中,我们运用较低级的感官中的概念去表达一些较高级的感官中的概念。具原因是:越是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