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跨学科社会理论研究概论.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跨学科社会理论研究概论.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9/6/2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跨学科社会理论研究概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跨学科社会理论研究概论    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科学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国际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从方法整合的角度讨论了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文章还分析了构成跨学科研究基本障碍的几个因素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跨学科社会研究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理论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无论我们如何来定义社会科学的性质和方法,都不应该将其与社会理论的功能分离开来加以讨论。近代社会科学自产生之日起都是既传承学统,又呼应时代要求的。任何性质的社会理论都应该面对和解决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所谓方法的创新总是起因于旧理论不敷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因而出现了一种理论上的困难。所以,无论是在问题还是在方法的维度上,社会科学都应该是面向现实、面向其他知识体系开放的。惟其如此,社会科学才有可能获得前进的推动力,理论创新也才能得以实现。如果说,社会科学前进的基本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方法创新和问题拉动。那么,前者更多地得益于向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和借鉴,后者则是起源于向现实世界的开放。不过,从今天的情况看,在所有这两个方面,社会科学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在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后以后,现代社会科学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学科系统。各个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问题域、研究范式以及方法系统。与此相伴随的是两个必然的副产品,首先是社会科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疏离,任何现实问题不再是社会理论整体面对的问题,而是只有被转化成其中每个分析性学科各自单独面对才能解释和应对的问题;更有甚者,问题的分化并没有在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上停止下来,而是不断地分解成二级学科以下的更加专门的问题。在学科专家既定的思维模式决定下,今天,似乎已经不应该再有所谓的社会科学问题,有的只是学科性的问题,如经济学的问题、政治学的问题……。甚至,在一个经济学专家眼里所看到的只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问题,经济学问题似乎也消失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所面对的任何问题,都必然首先是存在于人及其相互关系之中的问题,人自身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人自身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社会问题内涵的丰富性。由人及其彼此的关系构成的所谓“社会实在”,本质上是无数交互相关的事实(事件)的集合。在大陆哲学传统中,研究者所面对的社会实在作为社会关系的集合,从来都是整体性和动态性地给予的。实证和分析即便不是完全不可能,其价值也相当有限。认识和把握社会实在,需要有超出实证科学以外的其他思维方式。马克思曾经说过,研究商品经济关系,既不能用化学试剂,也不能用显微镜,两者都必须用抽象力代替。从韦伯开始的一代社会科学家对社会实在的可分析性有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哲学家柏格森甚至完全否定了社会实在具有可分析性的一面。同样,社会问题从未使自己服从于某个学科的逻辑,或者按照某些专家的意图来呈现自己。如果哪门学科的敢于专家断言一种社会问题的性质,那么他必定高估了自己的神性,而低估了问题所具有的复杂性和“无限性”。总之,社会问题总是整体性地给予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联系的多个因素之中的一环,我们无法使现实问题按照学科来给予或者提出。当整体性社会问题被分解成单学科问题以后,其性质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已经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问题了。由于对问题整体性的强行专门化乃至粗暴支解,学科之间彼此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