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doc

上传人:zhoubingchina1 2019/6/26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一、项目名称:糖尿病足治疗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技术二、提名意见:该项目组自1983年开始,开展了针对中国人糖尿病足的系列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制定了相关的诊疗规范并在全国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创立了糖尿病下肢缺血血流重建理论体系,使血流重建成为整体治疗糖尿病足的重中之重;建立了血流重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及糖尿病足的完整技术体系;解决了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难题;创新了糖尿病足预防与治疗的推广体系,创建糖尿病足“双向转诊模式”;确立了糖尿病下肢缺血的阶梯式筛查、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体系;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综合治疗中多学科协作的难题。该项目的实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获得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目简介:我国目前***%。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世纪80年代欧美的糖尿病足大截肢(踝上)%-75%,糖尿病足截肢后5年死亡率高达61%。糖尿病足临床上分为神经型、缺血型与神经缺血型。在我国,与缺血有关的神经缺血型和缺血型共占77%,而缺血是导致这些患者足溃疡不愈和截肢的最主要原因。高发病率、截肢率和病死率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学的难题。项目组抓住缺血的主要矛盾,自1983年至今,历经30余年的系列研究,取得以下重要成果。1、建立了糖尿病下肢缺血血流重建理论体系,使血流重建成为整体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措施。在国际上首次从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新视角揭示了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发病机制,从病生理角度创建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首先阐明我国糖尿病下肢缺血动脉病变特点,从病理解剖角度丰富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率先提出糖尿病下肢缺血可以外科治疗的理念,最早开展下肢动脉重建手术,开创了外科治疗的先河,从临床上证实并完善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2、创立了血流重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及糖尿病足的技术体系,解决了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溃疡愈合率,降低了截肢率。对可耐受较大手术创伤患者的多节段病变采用序贯式血管旁路移植等技术;对不能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率先采用微创的腔内介入治疗;对“无治疗性选择”患者,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治疗性血管新生技术。此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明显低于欧美同期的大截肢率7%-%。3、创新了糖尿病足防治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组建了国内首个“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开展并规范糖尿病足“双向转诊模式”;确立糖尿病下肢缺血的阶梯式筛查、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体系;引导成立了50余家“多学科协作”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综合治疗中多学科协作难题。执笔制定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四、客观评价:。在国际上获得权威杂志包括Circulation、EuropeanHeartJournal、Blood、AnnalsofSurgery及血管专业领域顶级杂志JournalofVascularSurgery的引用。成果多次获得国际上相关领域顶级研究机构和著名专家教授的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正面评价和推荐,相关论文被国内外相关指南引用。以下是第三方代表性评价:1)2011年,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开拓者之一DouglasWLosordo教授在《TexHeartInstJ》杂志上对本研究组对比CD34+和CD34-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ThrombHaemost2006)给予肯定:“这一发现揭示了CD34阳性细胞可直接、有效地应对临床上面临的重度下肢缺血的难题”。这一成果也被韩国国立干细胞实验室主任Hyo-SooKim教授在《Circulation》给予肯定,认为“正是基于该成果,韩国团队才能得以进行后续研究,并取得其他重要发现”()。2)2008年,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在《Blood》杂志上对发现肝细胞受体作为EPCs表型的标志物()给予肯定,认为是“目前促进血管新生效率强有力的手段”。3)2009年,该项目组关于各种旁路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成果(ChinMedJ,2007),认为“令人惊奇的是,膝下旁路的效果在糖尿病人不次于非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