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ppt

格式:ppt   大小:59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9/6/27 文件大小:5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光电图像传感器的发展历史悠久,种类很多。早在1934年就成功地研制出光电摄像管(Iconoscope),用于室内外的广播电视摄像。但是,它的灵敏度很低,信噪比很低,需要高于10000lx的照度才能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1947年制出的超正析像管(ImaigeOrthico),的灵敏度有所提高,但是最低照度仍要求在2000lx以上。孩腔枝刨铲赣隶凳刁颗跺膀移爪忆奴拷替喜把炎莎酵砍菜菌公乙颁涝餐屠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1954年投放市场的高灵敏视像管(Vidicon)基本具有了成本低,体积小,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广播电视事业和工业电视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1965年推出的氧化铅视像管(Plumbicon)成功地取代了超正析像管,发展了彩色电视摄像机,使彩色广播电视摄像机的发展产生一次飞跃。然而,氧化铅视像管抗强光的能力低,余辉效应影响了它的采样速率。1976年,又相继研制出灵敏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硒靶管和硅靶管。不断满足人们对图像传感器日益增长的需要。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的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D)的原理,使图像传感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图像传感器从真空电子束扫描方式发展成为固体自扫描输出方式。D本身就能完成光学图像转换、信息存贮和按顺序输出(称自扫描)视频信号的全过程。它的自扫描输出方式消除了电子束扫描造成的图像光电转换的非线性失真。即CCD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能够不失真地将光学图像转换成视频电视图像。此外,D还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耐冲击,可靠性高,寿命长;(2)无象元烧伤、扭曲,不受电磁场干扰;(3)象元尺寸精度优于1µm,分辨率高;(4)基本上不保留残象(真空摄像管有15%~20%的残象)。(5)视频信号与微机接口容易。。其应用研究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主流课题。它的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工业电视、医用电视、军用电视、微光与红外电视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机器视觉的发展,促进了公安刑侦、交通指挥、安全保卫等事业的发展。在光照射下或自身发光的景物经成像物镜成像在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面上,形成二维空间光强分布的光学图像,光电图像传感器完成将光学图像转变成二维“电气”图像的工作。魄蠕甩蓑鸵严亩小递裤缚知骡艳魂茧臀疫哨扯完净源霉答诫照狈列裹耿曲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第6章电荷耦合器件扫描型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号可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或称其为数字图像信号),存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软件的支持下完成图像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及分析等功能。本章主要讨论从光学图像到视频信号的转换原理,即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问题。组成一幅图像的最小单元称为像素或像元,像元的大小或一幅图像所包含的像元数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图像的细节信息越丰富,图像越清晰,图像质量越高。即将图像分割得越细,D图像传感器用光敏单元分割。被分割后的电气图像经扫描才能输出一维时序信号。,不是以电流或电压作为信号。-,然后按一定次序沉积N个金属电极作为栅极,µm,电极的中心距离15~20µm,于是每个电极与其下方的SiO2和半导体间构成了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D单元这种结构再加上输入、D。D(ChargeCoupled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为信号电荷包存储在半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并沿界面进行转移的器件,D(D)器件;另一种为信号电荷包存储在距离半导体表面一定深度的体内,并在半导体体内沿一定方向转移的器件,称为体沟道或埋沟道器件(D)。D的基本工作原理。D的基本单元是MOS结构。如图8-15(a)所示,当金属电极加上正电压时,接近半导体表面的空穴被排斥,电子增多,在表面下一定范围内只留下受主离子,形成耗尽区(图8-15(b)所示)。该区域对电子来说是一个势能很低的区域,也称势阱。加在栅极上的电压愈高,表面势越高,势阱越深;若外加电压一定,势阱深度随势阱中电荷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