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经济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经济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经济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经济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梅瑰(经济学院运输经济系)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经济学是关于人的一门学科,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建立在特定人的行为特征基础之上的。我国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不能离开这一关于人的前提性假设。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用。一、“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特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又叫做“理性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它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乃至公共决策的国家行为理论中,都以“经济人”的理性行为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可以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建立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的。一般认为,“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在利己心驱使下,经济主体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条使自己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具体说来,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消费者会在收入即定的约束下,通过购买不同组合的商品,来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者会在已有的预算约束下,通过选择最有效的产出方式以获取最多的收益。可以看出,“经济人”命题实质上包含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行为主体的利己性,二是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理性。理性是“经济人”概念的核心之一,它又以利己为基础和出发点。利己是理性的重要表现。西方经济学在“经济人”前提下经演绎分析推出的基本观点是:经济行为主体在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中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能够使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二、“经济人”假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从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此过程中,“经济人”则是理论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关于人的行为动力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应当把“经济人”假设作为分析经济问题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道德标准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它似乎与我们长期以来所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格格不入。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经济人”这一理论假设。既承认“经济人”假设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也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这一假设的全部内容及其演绎的后果。西方经济研究和阐述的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发达的市场经济,而我国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发育不完全,法制不健全,经济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我们又面临着许多西方国家未曾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就“经济人”这一假设而言,科学认识西方经济学有关“经济人”的内涵,严格界定我国经济学的理论假设,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经济人”假设的科学价值作为一门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其假设前提是关键性的,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对1于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前提,关键在于提出假定及其暗含的东西能否反映经济生活的基本事实。“经济人”和“理性行为”假设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对人的行为高度抽象化的结果,尽管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的确抓住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人是自我利益的追求者”,且人的这种逐利行为是理性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偏好和面临的约束条件,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所面临的一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尽管这种权衡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