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doc

上传人:cx545616 2019/6/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5、1 两种电荷》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及其结构,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现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电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间及相互作用。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五、教具准备 : 玻璃棒、橡胶棒各二只,干燥丝绸、毛皮各一块,气球两个,铁架台一台。 : 塑料杆圆珠笔,碎纸屑少许,足够全班同学使用的塑料薄膜若干片。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电的发现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的贵族妇女们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衣服,胸前佩戴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的化石,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人们总是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不管擦得多么干净,又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让人无法解释。当时,有个叫泰勒斯的人,经过仔细观察和思索,注意到挂在颈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猜想奥妙在此。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就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2、生活中类似摩擦起电例子(1)用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在干燥、清洁的头发上摩擦后,塑料尺子(塑料圆珠笔)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让学生撕一些干燥的、较碎的纸屑)。 (2)薄膜与干燥的手摩擦后,塑料薄膜被手“吸住”了。 (二)新授知识 、摩擦起电、电荷 : 演示实验:(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两种电荷 (1)演示实验1:用摩擦过的两气球互相排斥。(2)演示实验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摩擦过的橡气球互相吸引。该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来解决——对照课本进行探索、验证。 师生共同归纳: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提出问题:在自然界中共有几种电荷呢? 学生分析并演示将塑料尺与干燥头发摩擦后分别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现象分析。 教师小结: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师:那么你能否猜测:摩擦为什么会使物体显电性?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6、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