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论文提纲3.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提纲3.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5/11/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提纲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鹿鼎记》和《堂吉诃德》看中西方侠文化异同
(巢湖学院,陶伶莉)
摘要: 以侠客和骑士为代表的中国侠义和西方骑士精神都曾为受苦受难的大众所景仰,但它们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在意识形态、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上均存在重大差异, 其正义的根源,对待妇女的观念等的不同都揭示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差异,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鹿鼎记》和《堂吉诃德》是中西方侠义小说的巅峰之作,两者都是采用隐蔽叙事手法,以流浪汉小说形式展开写作的解构小说,但两者作者的出发点、创作目的以及所产生影响价值不同,本文就以这两部反叛小说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西方侠文化传统上存在的异同。
关键字:鹿鼎记,堂吉诃德,侠文化,异同
前言
侠义小说是中西方侠义文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一直以其主人公的“情”和“义”给人塑造了真实的江湖体验和英雄情怀。侠义小说在中国主要指武侠小说,在西方则是指骑士小说。两种小说的人文环境、信仰观念虽都不同,但二者反映的都是尚武、正义的精神文化现象,都坚持匡扶正义,乐于助人,除暴安良。由于二者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也有着不同的命运,当金庸和塞万提斯领悟到了侠义小说面临困境时,分别创作了其解构之作《鹿鼎记》和《堂吉诃德》以示反省。本文就从这两部戏仿、反叛的武侠著作的对比来研究中国和西方在侠义文化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他们各自的结果、影响。
一、介绍《堂吉诃德》和《鹿鼎记》
《堂吉诃德》和《鹿鼎记》在学术界历来被称为“反骑士”和“反武侠”小说,有着不同的影响价值,但对上述侠义小说来说是高峰,也是终结。两者在风格和结构上都非常的相似。陈墨先生曾把《鹿鼎记》看作中国的《堂吉诃德》来加以比较,从而得出武侠小说也必然和骑士文学一样推出历史舞台命运。二者被认为是中西方侠义小说的巅峰之作,都写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反武侠和反骑士的。
(一)、《鹿鼎记》是什么?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金庸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著作,比《天龙八部》还要长出一节。该书名字中有“鹿”和“鼎”二个字,其中“鹿”是“追逐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是和政治、权力斗争紧密联系的。中国传统观念里的武侠小说无论怎么写,写人性善也好,写人性恶也好,总有股侠义精神,有着超群卓绝的武功,还有的出身名门,但在《鹿鼎记》中,作者一反往常以英雄豪杰为主人公的写作模式,而把目光集中在江湖小流氓“韦小宝”身上,写的是一个几乎半点功夫不会的小孩,一个耍无赖的青年,在人物的戏剧化冒险过程中虚构历史。
《鹿鼎记》是武侠小说还是历史小说,在学术界一直还有着争议,小说中虽然写得主人公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但小说的背景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而且在小说后半部,金庸也是将历史和艺术衔接起来的,他写到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几个大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要拥护韦小宝做皇帝。说《鹿鼎记》是武侠小说,其实它也不像,而更像是反武侠小说,这正说明武侠已被金庸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已经不可能再塑造出比萧峰更高大的侠客形象了,在写完了令狐冲、郭靖、杨过这些人物之后,金庸为了尽可能地尝试一些新的创造,便写出了“无侠”和“反侠”。韦小宝的很多行为都是不合武林规矩的,是为白道所不齿的,比如他打败别人不是靠正当的武功,而是躲在桌子底下砍别人的脚。现在的社会,就算是小混混都有自己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