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0.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0.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9/6/29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随之增长的还有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她们引领潮流、追求时尚,是我国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情况更需要我们全社会去关注。所以,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这次调查。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13年12月8日到2013年12月11日四、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由15道题组成。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消费来源等方面。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86份,%。(见附件)五、数据分析与统计一、您的所在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分析: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当中大一的同学占了20%,大二的占了40%,大三的占了25%,大四的占了15%。二、您每月的生活费是:A500元以下B500~800元(包括800元)C800~1100(包括1100)D1100~1400(包括1400)E1400~1700(包括1700)F1700元以上分析:从这次调查的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最多在1400~1700元之间,其次是1100~1400元之间,很少的学生在500元以下,1700元以上的人数最少,由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比较合理的,只有极少的学生花费比较高。三、你每月生活费主要来源A、家人给予B、兼职所得C、奖学金D、助学金或困难补助分析:%的学生的每月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里,%的学生是靠自己在外面做兼职所得的钱作为每月的生活费。看来大多数学生还是依赖于家里的供给。四、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你比较赞同哪种?A经济实惠为主B兼顾实惠与高标准C追求高标准D看心情分析:调查结果清楚的显示出,有很多同学对于自己热衷的方面会经常控制不住去购买,%.六、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您比较倾向于哪种?。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二: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逐渐扩大,中国高校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大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也在逐渐扩大,亦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远去,大学生消费结构差异带来的消费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二、调查设计(一)研究思路及过程1、我们在做调查之前必须确定要研究的测量要素和研究方法。明确哪些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主要在哪些方面消费?消费水平如何?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等。2、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希望能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或者查阅相关统计方面的文献。3、抽取样本。抽取样本的方法很多,在这项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方法。4、数据分析。我们将采用Excel作为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与分析。5、数据分析后,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项目的研究过程如图所示:研究过程示意图(二)调查方案1、调查主题与目的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及分析。为了初步了解我班学生的消费状况、结构及消费观念,我们特此做该调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更好地消费理财,安排好自己的生活。2、调查范围以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3、参与人员及分工组长:顾庆慜组员:朱杰,王恒琦,夏雨浩,颜高锋,于浩泽,梁孝刚,余名荣,王正浩执笔人:朱杰4、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见附件1――问卷)5、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8日至2011年11月28日6、活动进程及安排(1)准备阶段:确立活动主题,进行成员分工,初步确定采访范围,对选题进行大致了解,预计用时3天。(2)设计并发放问卷,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