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尔雅 司东宁.ppt

格式:ppt   大小:8,69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尔雅 司东宁.ppt

上传人:cby201601 2019/6/30 文件大小:8.4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尔雅 司东宁.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尔雅司东宁2014211006《尔雅》的出现及取名《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尔雅》的内容和体例《尔雅》的价值、不足和影响目录《尔雅》的注释《尔雅》的出现及取名出现的缘由名称的由来第一节《尔雅》的出现及取名第一,从春秋战国到西汉这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来训诂,即解释古书字义第二,汉代崇尚经学。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教授五经经义,凡是五经讲得好的人,授予博士称号。在学校里讲授经书,不是可以随便讲的,《汉书•艺文志》说“古文读应尔雅”就是讲解应该正确。于是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随后把这些随文而释的各种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尔雅》就是这样一部为解释五经服务的训诂汇编。(一)《尔雅》出现的缘由《尔雅》本来是为解释经书服务的,但唐朝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二)《尔雅》名称的由来第四种战国末年齐鲁儒生所作说第二种春秋末年孔子所作说第三种战国初年孔子门人所作说第一种西周周公所作说第五种秦汉时儒生所作说第二节《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第六种《尔雅》非一人一时而成《尔雅》的内容和体例全书内容:19篇注释体例:8种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第三节《尔雅》的内容和体例(一)《尔雅》的内容《尔雅》全书19篇,分别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释诂》、《释言》、《释训》三篇,概括的是一般常用语词。《释诂》是用今语释古语,用雅言释方言俗语,重点在释古语。《释言》解释的多数是常用词。条目较短。如“告、谒,请也”。《释训》主要是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词语,被释词多是叠音词,如“肃肃、翼翼,恭也”。(一)《尔雅》的内容第二类从《释亲》以下十六篇,是表名物的词语,其特点是文章基本上按事物的性质分类。《释亲》篇解释亲属称谓,定其名分;《释宫》、《释器》、《释乐》三篇主要解释人类制作器物的名称《释天》、《释丘》、《释地》、《释山》、《释水》等五篇解释天地山川等自然现象。《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七篇是解释动植物的名称。(二)《尔雅》的注释体例 ——按意义分类编排文同异训:言同一文字所用之训虽异,而义仍同也。如:“幠”、“庞”,大也;“幠”、“庞”,有也。《易·杂卦》云:大有,众也。有与大皆丰厚之意。文异训同:文虽相异而训则相同。如“皇”“王”训君。黄即王字。训同义异:如:“治”、“肆”、“古”,故也。“治”、“古”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训异义同:如《释诂》:“俶俶”,始也;“俶”,作也。一释始,一释作,不同。作亦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