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则九年级下册第26课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庄子》,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周和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故事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浑沌之死给下列字注音沌倏窍凿dùnshūqiàozáo浑沌之死2、解释为倏日凿谋报七窍相与以视、听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谋报浑沌之德名叫、叫做每天谋划、商量孔、洞相互、一起用来常常恩,恩情。翻译: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友好。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