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纸牌屋的数据生产力
2014-02-16 Wind资讯
在信息社会,数据将成为核心资源,就像农业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能源。
 
中国正在朝着那个时代奔跑,但还有些距离。
 
《纸牌屋》背后的秘密
 
在这个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高达三千多万个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flix开始用这些数据倒推来生产影片。
 
时下最火的一部美剧,毫无疑问当数《纸牌屋》。
 
这部被中国网友们戏称为“白宫甄嬛传”的美国政治悬疑剧,正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热播。严肃媒体们——无论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还是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都在重要版面研究它的成功之道。
 
该剧的制作方,既不是电视台,也不是传统的电影公司,flix。
 
flix是北美家喻户晓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主营业务是通过邮寄方式租赁DVD来赚钱。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盈利模式逐渐式微。flix转向在线流媒体播放,但转型并不成功,一直被资本市场唱空。
 
flix也在寻求突围之道,2012年开始向上游进军,准备推出自己的自制剧。
 
不过,在决定拍什么、flix却一反常规,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数据。
 
flix从创立开始,就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在这个网站上,用户每天产生高达三千多万个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flix的订阅用户每天还会给出400万个评分,300万次搜索请求,询问剧集播放时间和设备等。flix转化成代码,当作内容生产的元素记录下来。早些年,flix用来进行精准推荐,flix开始将其用于倒推前台的影片生产。
 
flix的工程师们发现,喜欢BBC剧、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戏骨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户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
 
Netflix决定赌一把,他们花1亿美元买下了一部早在1990年就播出的BBC电视剧《纸牌屋》的版权(几乎是美国一般电视剧价钱的两倍),并请来大卫·芬奇担任导演,凯文·史派西担当男主角。
 
事实证明,他们赌对了——《纸牌屋》flix网站上有史以来观看量最高的剧集,也在美国及四十多个国家大热。flix,2013年将继续推出4部自制剧。
 
聆听数据的声音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数据的声音——社交媒体上数据的声音。
 
Netflix只是掘金数据的先行者之一,中国的跟随者们正在纷纷出现。
 
2013年3月,搜狐买下《纸牌屋》的中国独家网络播放权。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觉醒的故事。
 
据负责采购的搜狐视频版权影视中心高级总监马可对媒体透露,早在2012年5月份,他们就在美国的一个看片会上看到了《纸牌屋》的信息,当时只有这部剧的题材和阵容,并没有确定播出平台。搜狐当时也没有拍板要买,只是留下了一个印象。
 
到2013年春节前,看完样片,马可们犹豫了:这么高端的片子,市场会不会不接受?他有一个感性理由:一些内部高管说,自己很喜欢看,但他太太完全看不下去。
 
但春节期间,马可就发现,这部剧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一些相对有话语权的圈子里口碑不错,而且开始发酵了。他还注意到,一些字幕组甚至加班加点启动了盗版。
 
一些网络上的主流精英人群为这部片子背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