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分析.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9/6/3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分析【摘要】我国A股市场风起云涌,投资者、企业、市场的博弈层出不穷。2014年9月18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募集资金高达210亿美元,深受投资者欢迎。然而,阿里巴巴及其类似的互联网企业为何不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却舍近求远赴美上市呢?本文从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这一案例入手,通过回答一个问题,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一系列剖析,从而得出我国创业板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的一点结论。【关键词】阿里巴巴创业板市;IPO案例分析一、引言 2014年9月18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此时,正值A股IPO开闸。和诸多拟上市企业苦等在A股门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企业选择赴海外上市。国内赚钱,国外分红,似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常态,本土培育起来的创新企业扎堆海外上市,隐藏的逻辑值得关注。为何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没有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而要“远渡重洋”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呢? 二、案例背景阿里巴巴集团1999年3月于杭州成立,启动资本为50万元,业务包含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网上交易市场及云计算业务,近几年更积极开拓无线应用、手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于2014年9月19日在纽交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BABA。三、阿里巴巴放弃A股上市原因浅析(一)法规角度 ,为了避免引入外资带来的法规障碍,阿里巴巴选择了VIE模式(VariableInterestEntities,即“可变利益实体”),这样一种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公司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一系列协议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的模式下,企业往往有着这样的特点:海外空壳公司海内运营,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情况不明;企业资金流动复杂,且企业在股权安排方面的特殊承诺协议的合法性无法查证。而国内IPO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及股权结构结构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VIE模式俨然一个不伦不类的产物,难以获得政策的肯定。 ,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后仍然希望维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具体说来,马云及其合伙人如今只拥有阿里巴巴集团的10%股份,却希望能够提名董事会的大多数董事。这一举措在国内和香港均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却得到了美国市场的肯定。也是阿里巴巴选择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虽说阿里巴巴作为业界巨头,其利润和盈利能力不在话下,然而反观我国互联网企业上市的历程,不难发现,包含京东、艺龙、唯品会、优酷土豆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在上市前均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国内上市的要求实在有些苛刻。(二)企业管理者角度 ,发行人董事会应当首先提请股东大会批准,并由保荐人保荐并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保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