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对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 扶贫政策措施 宣传画.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 扶贫政策措施 宣传画.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19/7/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 扶贫政策措施 宣传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扶贫政策措施宣传画探讨与争鸣对扶贫政策措施的反思赵玉刘传岩已经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施了7个年头,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开发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现行扶贫政策措施进行反思,意义尤为重大。都有限制,有一些既不是“国贫县”也不是“省贫困县”的县,经济水平和自我脱贫能力比有的“国贫县”还差得多,却难以进入扶贫规划。奖优惩劣”的措施有待探讨。《国家扶贫开发工2.“作重点县管理办法》规定“对扶贫工作领导不力、进展缓慢的重点县,酌情调减扶贫资金……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可取消其重点县资格。”该规定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惩戒对象错认。重点县是依据各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贫困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多项指标来确定的,而“领导不力、进展缓慢……出现重大问题”等情况,只能是惩戒或撤换某些领导人的依据,而不应殃及池鱼,调减其资金或取消其资格。二是惩戒理由欠妥。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可能有主观上的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够、措施不得力等问题,但也可能恰恰是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严重等客观因素所致,要调查原因后再进行处置。(二)政策设计门槛过高,部分贫困县、贫困人口难以逾越从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看,由于银行对资金安全和效益、项目规模和收益的审核以及对贷款人信誉、担保、抵押等方面的要求日趋严格,贫困户甚至扶贫龙头企业很有可能被排斥。即便是财政扶贫资金,也由于绝大多数项目都要求贫困县、贫困户提供配套资金,并且配套比例常超过项目总成本的一半,使严重贫困的地区或农户难以承受,被拒之门外。(三)扶贫资源稀缺引发不正当竞争,干扰贫困识别优惠的扶贫政策和可观的扶贫资金,诱使众多县区、乡村、农户千方百计争抢“贫困”资格,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使得贫困资格的评定、扶贫资源的拨发受权力和人情关系干扰,偏离了实际需求。(四)受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对贫困识别进行有效监督红旗文稿一、贫困识别机制有待完善———识别不准,扶贫错位贫困识别不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重点县、重点村或贫困人口的资格评定中识别不准,认定失误,导致“穷帽富戴”问题;二是在扶贫资源投入时对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识别不准,导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对扶贫项目的评估调查发现,几乎每个具体的扶贫项目都存在非贫困者排挤贫困者的现象,覆盖不完全和资源漏出问题并存。据估算,错认一个贫困县就会浪费400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而反之,若少认定一个贫困县又会疏漏对6万多贫困人口的重点扶持。因此,对贫困县的认定需谨慎、客观。当前,我国的贫困识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部分政策规定不够完善,落实不力《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管理办法》规定对重点县“定期确认、适时调整、奖优惩劣”,不再搞“终身制”。这一管理办法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适时调整”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落实。据了解,1.“陕西50个国家重点县和27个省重点县是2001年取评定的。内1997—1999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来比较、蒙古31个重点县是1993年评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贫困县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些已成为所在省的经济强县,却依然被列为贫困县行列。由于国家扶贫实行总量控制,各省的贫困县名额—14—探讨与争鸣贫困村交通、通讯落后使贫困户对扶贫政策执行害怕打击报情况的监督、检举存在种种客观困难,而“复”又是无形障碍。因此,即便是现行的开具贫困户证明、建档立卡、张榜公布等措施也难以避免基层政策执行者的操控,难以确保扶贫资源投入的公正和准确。效广、见效快,但由于资金过于分散,难以发挥大的效益,也很难持久。(三)目前主流扶贫项目的局限性据悉,在2001—2004年各省区扶贫资金投入中,按用途类型排列,物质基础设施(道路、饮水、电力和基本农田等)%;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广播电视、卫生室、技术培训和资助儿童入学等)占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占24%;6%;种养业(种植业、非农业经济活动(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生产行业)占二、扶贫项目的选择机制不尽合理———偏好公共设施项目,产业项目选择缺乏市场化机制(一)扶贫项目选择权的归属问题多年来,在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和研究中一直存在“把政府主导等同于由政府掌握项目选择权”的误区和“项目选择权是归政府还是归贫困群众”的争议。其实,项目选择权不论是归政府还是归贫困群众都有很大的局限性。19%。(刘坚主编: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成就与挑战—中国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第812001-2010年〉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可见,我国扶贫项目选择中存在两大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