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洋人文课题研究之海洋的人文精神
—————开放、包容、无私、坚韧
通过本学期对海洋人文课程的学习,我由原来对这门课程的毫无所知到对这门课程深深的热爱,我觉得从海洋身上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下面我就伊克昭的《给大海》这首诗歌从海洋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无私性为出发点阐述对海洋人文的理解。
《给大海》
伊克昭
诗也示爱画也示爱
抒不尽的是对大海的浓情
描不尽的是对大海的拥戴
从不讲究从不嗔怪
迎接着大地上一切的一切
展开博大无比的胸怀
从不疲劳从不懈怠
昼夜都在不息地奔流
歌声唱得如此轻快
永远年轻永不老迈
向世界捧出每天的红日
又向天地献上浪花的丰采
不怕狂风不怕暴雨
哪管海面掀起十级凶澜
海里依然给万物一片安泰
看似平淡实为厚载
亿万生命在这里养育
人类从这舒曼的摇篮走出来
来自大海回归大海
一见大海就如同回到了家
张开双臂扑进母亲胸怀
一颗忠魂一脸憨态
万物走来都热情接纳
又被提升去把生灵灌溉
从不煊耀从不标卖
平平的海面下有深谋雄才
有比大陆上更高的山脉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这是蓝色星球衡定的比例
我们的身体也如此安排
常常比喻常常联想
大地祖国党和母亲
一切能承载万物的啊都是大海
无限崇敬无限膜拜
因为大海啊有着广阔的胸怀
因为大海啊带领我们汹涌澎湃
(一)海洋的开放性、包容性
如同诗歌中所说的一样“从不讲究从不嗔怪,迎接着大地上一切的一切,展开博大无比的胸怀”,我认为开放性和包容性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综合在一起论述。
据我们所知,地球被称为“水球”,因为海洋占据这蓝色星球的大约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她以其兼容并包的特性接纳了来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河流,雨水等等,只要是水的形态的物质,终究会流进大海的怀抱。例如,我国的长江和黄河以及众多河流都穿山越岭,越过层层阻碍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教导我们汲取海洋教会我们的包容性,开放性。在现代化的社会,这两个素质是非常受用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不断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潮流,这就需要开放的心胸接纳新知识,而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终将会被社会抛弃。
我们可以以史为鉴,清朝末年的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愚昧政策,致使中国没有搭上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列车,从而在西方国家通过改革统统像资本主义过渡,综合国力借助大机器生产飞速增强的时候,仍然坚持主导封建社会制度,并且顽固的认为“天朝地大物博”,不需向外国学习,全然不知早已被资本主义远远抛在后边。鸦
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备受屈辱,由曾经的世界强国,变成了帝国主义蚕食鲸吞的对象,险些沦丧,这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无疑给了我们血的教训——从个人角度来看,要用包容,开放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它们或多或少都能够教会我们一些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国家要富强,就要坚持实行改革开发,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要勇于改革旧有的制度,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制度。
谈完历史,我们再放眼看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开放性和包容性已经宛然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素质。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非常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