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根雕的制作.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根雕的制作.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7/1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根雕的制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根雕总论1、根雕的制作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防裂的处理方法;有自然干燥法、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等等。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自粉、六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以达到防虫蛀的目的。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根艺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了。干剥:把根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剥皮,比较省时、省力。许多根艺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必拘泥于以上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剔朽,主要是把朽烂部分剔除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根材的洁净和美感。 2、根雕的历史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的。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态神韵,色彩古朴典雅。到了隋唐时期,根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繁荣。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艺也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的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3、根雕艺术的概述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有所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继承了根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4、根雕艺术的特点巧借天然要贯穿于创作的整个过程。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素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的主题,可是这种情况毕竟太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它的外在形态,可以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晰。对于枝杈较多、形态复杂的根。经过作者审视确定创作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了。在制作时要遵循“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合理而慎重地进行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刻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整体等等,尽量使它的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展现。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技,进行取舍、雕刻、磨制等等一系列的加工,巧借天然,使自然美与人工美的,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既定的创作设想。由于根雕要巧借天然,虽经施技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5、根雕艺术的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