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析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11/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日渐推动着现有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这场变革有力地推动了金融支付创新,提高了支付效率,却同时引发了不可忽视的安全性风险。本文在分析第三方支付领域出现的法律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第三方支付领域法律监管的相关建议,以保障第三方支付这一互联网金融领域能够安全有序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资金;法律监管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在传统的电子支付模式中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该第三方机构承担资金的保管和清算费用的电子支付模式。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支付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安全漏洞。如何能够通过法律规制减少第三方支付这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成为法学领域的一大重要问题。
2014年4月3日银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为加强并规范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业务管理,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联提出了众多要求,以保护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安全,保障客户资金和银行帐户安全以及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通知》的出台显示出我国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重视,但实践操作中依旧存在未解决的法律问题和未规避的法律风险。
二、第三方支付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沉淀资金及其孳息安全性低
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信用中介地位,在整个第三方支付过程中,暂时保管资金并提供资金的划拨以及到期结算服务。买方资金自其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拟帐户充值后划拨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直到确认卖方具备收取资金的条件后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相应资金转入卖方帐户。该笔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存留数天至数周形成沉淀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合法占有该部分沉淀资金,但仅拥有沉淀资金的保管权而不具有所有权。
根据民法理论,由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属于孳息,而孳息应当归原物所有权人所有,由此可知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理应归属于该笔资金的划入方。在现实操作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未将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支付给交易方,而是继续留存于其独立的银行账户当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具有沉淀资金所有权而可以获得其孳息,极易因沉淀资金利息产生权属争议。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
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握交易双方的个人信息导致第三方支付交易中极易产生信息披露的隐患,这是一个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问题。我国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掌握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监管手段。
在激烈的竞争下,一些规模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面临破产的结局。当第三方支付机构退出市场时,如何保证消费者在其帐户内的资金得到及时退还,以及消费者的注册信息如何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三)存在利用第三方支付从事非法活动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所支持的交易通常在网络上进行,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其对交易方的身份信息了解仅限于其注册帐户时自行填写的用户信息。《通知》的有关规定难以把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流通的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这就为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提供了便利,第三方支付沦为了帮助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工具。
三、完善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
(一)建立沉淀资金监管机制
由于第三方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