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同城化战略下沈抚新城空间布局规划
摘要:同城化发展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导,在我国诸多地区试行,沈抚同城的提出带动了沈抚新城的发展与建设。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载体,其格局必将影响城市未来的发展。本文简述了沈抚新城空间布局规划的目标、实现目标的策略以及空间格局等,以期对新城的建设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同城化、空间布局、沈阳经济区、沈抚新城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种新的城市间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即同城化发展。自深圳与香港最早提出“同城化”发展以来,湖南长株潭地区、广州与佛山、西安与咸阳、沈阳与抚顺、郑州与开封等地相继提出同城化发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二、沈抚新城发展回顾
自2007年沈抚同城战略提出至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沈抚新城建设成绩斐然,沈抚新城发展空间迅速拓展,产业布局日臻完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民生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
回顾四年来沈抚新城的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各片区空间拓展迅速,但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效应还较弱;东陵片区的产业定位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统筹考虑设施共建。
三、新城概况
沈抚新城行政辖区范围60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棋盘山片区203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230万人,其中,沈阳棋盘山片区50万人,沈阳东陵片区50万人,抚顺片区130万人。
四、规划理论指导及应用
大都市圈理论,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自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并被作为衡量一个的重要标志。所谓“大都市圈理论“,就是在一定地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
由于大都市经济圈着眼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所以,不能仅就沈阳和抚顺两个城市来思考沈抚同城化的意义。应从更广域的角度来思考沈抚同城化的战略意义:一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层面;二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互动层面;三是东北区域振兴及东北亚经济合作层面。应把推进沈抚同城化作为推动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并为建设沈大经济带积累经验,为建设哈长沈大经济带乃至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生态补偿(pensation)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战略地位,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
沈抚新城的建设日新月异,同时,对新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不容小视。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