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镇江市未成年人实践基地黄霞摘要:本文针对在基地这一环境下,谈谈插花艺术这门课程应该如何实践。关键词:插花插花课程实践引言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一片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顾名思义,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flowerarrangement)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言之,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美化环境的一项简单的技术劳动。在基地开设该课程,可以为高年级的各种花卉栽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处于12-15岁的未成年孩子,有一定的鉴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具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和动手协作能力,开展这一与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接触美认识美,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初步认识插花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插花的基本制作方法,渗透插花的技术,使学生了解插花的悠久历史。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创作活动,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三是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色彩、构图等诸多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通过自己动手美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合作进取的好品格,并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插花图片进行插花。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完该课程后插出来的花显得呆板、无生机,且缺乏创意,学生的插花技能一般很难提高,能力培养方面更不用说。根据对课程实践的思考,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穿插插花理论教学,采用先平面,后立体,再两者结合这一过程。,老师尽量搜集准备一些内容丰富的插花图片,并且进行分类,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平面图,使学生较感性地认识了插花艺术。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插花图片的不同形态把插花的定义、起源、发展、分类等作一些讲解,使同学了解插花的基本知识。通过学生对插花平面图的观看和老师对插花基本知识的讲解,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插花艺术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