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美德讲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美德讲义.docx

上传人:wz_198614 2019/7/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美德讲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它不仅是一种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人们所认同并自觉加以维护的优秀品质和德性情操,而且更是一种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人们用以立身处世或安身立命的动力源泉。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今时代,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从广义上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被古代人们普遍接受、认可并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它既包含那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包含那些在我们今天看来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的道德行为准则。精忠报国、立木为信、舍生取义、愚公移山、三顾茅庐、凿壁偷光、三纲五常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像“八荣八耻”有规范、准确的表述和所指,我们很难清楚地说明它究竟是什么。不论我们今天的看法如何,在漫长的以封建社会为主体的古代社会这些道德行为准则都是被广泛认可和遵循的美德。要正确认识传统美德的内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来看。普遍性美德普遍性美德也是我们理解的狭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传统道德中反映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共性的那部分内容。这些美德没有阶级性,既能被统治阶级认可、接受并遵循,又能被平民百姓认可、接受并遵循;没有时代性,既能被古人认可、接受并遵循,又能被今人认可、接受并遵循;放之四海而皆准,几乎在所有环境中都是值得肯定和弘扬的。二重性美德所谓二重性美德是指本身并无明显的好坏之分,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积极的成分还多一些的道德内容,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了消极的作用而具有二重性。(三)反动性的封建道德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封建社会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也正是封建社会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基础,而与之相对应的封建伦理道德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也最长。例如,西汉的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了“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两千年。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去审视,不少道德行为是消极的,反动的,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阻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但作为被古代社会认可并遵循的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我们仍然有必要去认识它、研究它,才能在现在的社会道德体系中摒弃它,引以为鉴。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从不同方面具体来说可分为:个人处世美德: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志高远,知耻自重,谦虚向学,躬行实践,注重人格等;家庭生活美德:有勤俭持家、劳动致富,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义妇顺、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睦,亲善邻里、注重家教等;职业生活美德: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业精业、精益求精,诚信为本、义重于利,艰苦创业、利用厚生等;公共生活美德:有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贵和乐群,严己宽人,团结友爱等;处理国家民族关系方面的美德:主要有忧国忧民、情系故土,公忠体国、精忠报国,抗暴御侮、坚持正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民族和睦、协和万邦等。其中,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