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二、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三、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四、教学方法:朗读、研讨。五、 课时数:1课时。六、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朝天子,曲牌名。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 (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 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