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杜甫诗三首之一:望岳.ppt

格式:ppt   大小:2,401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诗三首之一:望岳.ppt

上传人:xxj165868 2019/7/3 文件大小:2.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诗三首之一:望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望岳岱(dài)宗夫如何?齐鲁青未(liǎo)。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通“层”)云,决眦(zì)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品特色: "钟"字"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诗歌主题: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问题探讨《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极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问题探讨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你赞成哪种解释?理由是什么?(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此联向来有两钟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