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7/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企业管理论文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王志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执行难”指的是人民法院在已经有法律的规定的基础与条件下,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但是由于客观上的原因与主观的因素,使得执行过程中难以实现或者执行不力。“执行难”是近些年逐渐的引起广泛重视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其被执行人难找以及执行财产难查的特点使之受到执行中的障碍[1]本文便针对当前民事“执行难”的现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改善民事“执行难”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提高政府治理国家事务的能力以及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关键词 :民事;执行难问题;原因;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258-01收稿日期:2015-02-15作者简介:王志宇(1980-),男,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一、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执行情况是对实现民事权利有着直接影响的法律内容,对提高民事权利的以及法律的执行有着决定的作用。其中因为执行率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该生效裁判规定的权利、义务内容难以实现,给执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就我国目前的民事执行情况而言,根据调查发现,在法治化程度越高的国家,自觉执行案件在整个民事执行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就会越大。而我国,尽管法治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但是自觉执行率确实是很低的。[2]这样的低执行率表明:当前我国的民事执行仍处于强制执行的阶段,人们对民事执行以及民事权力的法律认识能力不够,并且有关执行规范还不能满足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需要,且缺乏执行立法的效率精神来认识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这些都构成了我国现行状态的“执行难”现象的重要因素。二、民事“执行难”的危害性以及“执行难”“执行难”的危害性首先是对当事人的危害,如果当事人进行讨债,损失的不仅是讨债的直接成本,还会影响其他的事情的经济以及“机会损失,讨债期间,因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人就会疲劳和厌烦,并且因为目标无法得到实现,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的精神上的损害”;其次对权力机关的危害,权力机关因为无法高效率地执行,执法机关的尊严以及权威就会大打折扣,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法院的形象,使之受到腐败和无能的指责。所以,如果民事权利得不到相应地保护,社会就会不稳定,就会引发恶性暴力事件,由此可见,民事执行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的政治问题。“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分析首先执行立法滞后,现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的条文仅仅有30多条,必然导致的后果就是执行制度中的无法可依,仅有的一部《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是对一些问题没有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和有效的措施。[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还尚未制定出一部较为完善的强制执行法;其次是法律意识淡薄,公民以及地方党政机关尊重、遵守法律的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不少人对执行人员进行围攻、殴打,无视法律的尊严,而且地方党政机关政府也常常以权压法、非法干预司法执行的工作;再有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干扰严重以及法院自身存在执行体制不健全以及执行机构和队伍存在的不足。三、民事”执行难”,充分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