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时和休假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延长工作时间制度;掌握不定时工时制度、探亲假和年休假;理解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特征;熟悉缩短工时制度和标准工时制度。重点:延长工作时间制度难点:探亲假和年休假2[案例分析]某配件厂是一家老企业,生产的配件市场上非常畅销。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更多的利润,厂里决定采取支付加班工资的办法,让工人加班,充分利用机器设备,生产更多的产品。配件厂向工人宣布:厂里准备建立固定加班制度,凡是希望加班的职工可自愿报名,加班职工,每天需要工作10小时,其中加班2小时,每小时由工厂支付报酬10元,以后不再安排补休。由于加班的职工较多,配件厂在短期内经济效益上了不少,利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市、地的报纸、电台还把配件厂工人自愿加班的行为当作社会主义建设者献身精神的表现进行宣传。3市劳动局在看到有关配件厂的报道后,立即派劳动监察员到配件厂调查工人加班的有关情况。配件厂认为:职工加班都是自愿的,工厂没有任何强迫的行为,并且工厂已付工人较多的报酬,无论对工人还是工厂都有利,本厂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劳动监察人员在向工人了解情况时,工人也都认为:对于没有加班的工人按平常上班一样支付工资,对于加班的工人支付高工资,许多工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正好借加班机会多挣点钱,总比下班之后再去找第二职业强强得多。市劳动监察机构在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后,经研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配件厂给予警告,并责令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缩短加班加点的时数。配件厂不服,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4第一节概述5一、工作时间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一)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基于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工作时间包括两部分:包括每日应工作的时数和每周工作的天数(或时数),分别称为工作日或工作周。6(二)工作时间的特征1、工作时间是法定的通常由国家法律加以规定,用人单位不能突破国家法律的限制安排劳动者工作。2、工作时间是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劳动法》第37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的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73、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时间工作时间除了指劳动者实际完成本职工作或单位临时指派工作的时间之外,还包括为实现劳动法的其他目的所需要的时间:(1)生产或工作前从事必要准备和结束时进行整理的时间;(2)参加与工作有直接联系并具有法定义务性质的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时间;(3)女职工的哺乳时间、孕期体检时间以及未成年工工作中适当的休息时间。8二、休息休假的概念和特征(一)休息休假的概念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休息休假具体包括两个部分:(1)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3)日休息时间(4)(1)法定节假日(2)探亲假(3)年休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