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渔歌子》教学设计罗超群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3、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烟波钓徒(课件出示),看到这个名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自由发言师:因为喜欢在碧波荡漾的湖面荡舟垂钓,所以自诩为“烟波钓徒”,他就是——张志和(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题:渔歌子)生:齐读课题。二、预习反馈1、师: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生根据研学案进行反馈,师相机出示课件。2、预习过程中,大家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吗?生自由提问(如:桃花流水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回家?)3、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讨“不须归”(板书)三、初读,感悟意境1、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得熟悉词的内容,所以我们来熟读这首词,一会儿我们来比赛读,好吗?生自由读词,师下去个别指导。2、生反馈,个人读,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四、精读,想象画面,深入感悟1、师:有那么一点词人的感觉了!这首词很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2、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生自由发言,感悟画面。3、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对。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4、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用美读了。像老师刚才一样读。再次齐读。5、师:能给人美的感觉,但还不够。为什么呢?没有请词人来呀!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他心情如何?6、师:来,我们不看书,一起来吟诵。你就是词人,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把身心放到词中间,读!五、质疑问难,提升情感1、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渔夫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生:因为这里的风景优美,他陶醉了生:因为他舍不得这里的美景生:因为他在这里钓鱼很快乐2、师小结,补充:张志和钓鱼有个小秘密——垂钓去饵,不在得鱼。也就是说他钓鱼不在乎能否钓到鱼,而是——(生自由说)对了,他更在乎的是垂钓时这份愉悦,这份悠闲,这份自在。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