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doc

上传人:mkjafow 2019/7/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解放”儿童发展创造力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 1、转变角色,树立“组织者”角色 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树立“学生是学****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观念,“主要”要有学****的自主权,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和占有活动的民主权。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面对“主人”,大度一点,豁达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由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挑战教师,有了教师角色的直下转换,才会创出新的课堂。 2、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 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兴趣。师生的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学中,我努力破除“惟师”的陈旧观念,走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促膝长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真诚期望。反之,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 二、解放学生的“嘴巴” “解放学会的嘴巴,使学生有发表、提问的自由。”陶行知先生的这一主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演教案剧,学生没有“***”思维受到禁锢的局面,告戒我们应重视师生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发挥,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讨论中碰撞创新的火花。 1、善问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问题提出,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的发现权交给学生,帮助他们实现由敢问到善问的过程。老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对善于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愤,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对哪怕一些异想天开甚至偏离本课教学内容的问题提问,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通过引导让他们回到主体上来,教学中,学生能否做到善问,这点关键在教师的引导。怕学生“乱问”耽误教学时间是许多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的主要原因。殊不知学生只有从提问中才能学会提问。例如,学生计算198÷2×34+34这道题,有的学生按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有学生提出:用简便计算,行吗?即是198÷2×3+34=99×34+34=(99+1)×34=34000。既简便又准确,解题思路富有创造性,我及时表扬他解题时不墨守陈规,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并鼓励全体学生学****他。这样,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了学生创造的思维品质。 2、交流是创新思维的不竭动力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就只有传统的学****方式,即《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而交流是这种学****方式的主旋律,从信息传递的过程讲,交流的信息传递方式为输出(阐述个人观点)——接受(倾听他人观点)——反映(反思自己的观点,重建自己的观点),这是个动态的、可循环的过程,所以,交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对学****内容进行深加工,知识重组的过程,是交流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实现创新的动力。学****过程中,学生交流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活动,对需要交流的问题有初步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同桌交谈等,在交流中,交流各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或顿悟,或引起注意加深印象,或在头脑中与自己的观点碰撞后,转换新的视角,生成自己的观点。这一过程是思维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是交流在起作用,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进行交流,势必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整千的简便运算时,计算496+198。 生1:496+198=500+198-4=694,496当500加,多加4,要减4。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2:198也可以当200来加,496+198=496+200-2=694。 生3:那么我把496和198都看作整百数,496+198=500+200-6=694。 生4:老师,也可以这样,496+198=494+2+198=494+200=694。 生5:根据生4的做法,我这样想496+198=496+4+194=500+194=694。 交流不仅使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还使他们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