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前天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杨书记的感人事迹几次令我泪湿眼眶,老书记拄着拐仗在田地里、大山中、树林里行走的场景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不时浮现。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心间,老书记的高尚品格带给我强烈的震撼。“老百姓的饭碗比咱们的脸面重要!”电影刚开演不久,主人公老书记这句台词就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虽然大伙使尽了招数积极备战灾情,但老百姓却仍然面临着可能会粮食绝收的状况,要让一个有着“滇西粮仓”之称的产粮县向上级升手要救助,干部们心里真有些憋屈和为难。杨善洲在紧急关头决定报告上级请求支援时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在干部会上,面对要不要开闸放水,放光了水万一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时谁来负责这个问题时,老杨又是平淡的一句:“开闸放水,责任,我来担吧”!!平实的语言却让我深深地感动,老百姓需要的正是这种以民为先,以民为重,敢于担当的父母官!电影《杨善洲》主要讲述了杨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以及退休后放弃了去敬老院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的故事。电影中的两个情节使我对杨书记肃然起敬。第一件事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好书记。另一件事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这,就是既平凡又伟大的好书记。在杨善洲老人身上除了公私分明、是非分明、有创造力、一心为别人着想外,更重要的是他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做事从不半途而废,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地面对,使问题迎刃而解。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以学生的成长为已任,始终如一地践行“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承诺,无怨无悔的为教育事业付出我们的辛劳和智慧,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收获更多学生的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