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_护理.ppt

格式:ppt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_护理.ppt

上传人:hnet653 2015/11/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_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护理
一、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 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二、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在温带地区以春、冬季最多,夏季较少,但也可发生流行。在热带无季节性差异。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传染源:为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病例。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自腮腺肿大前6 天至肿后9 天均可检出,因此在此2 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但由于1岁以内婴儿体内尚有经胎盘获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为IgG 抗体,此种先天被动免疫可维持6 个月或长达9~12 个月),***中约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而产生一定的特异性抗体,因此约90%病例发生于1~15 岁,尤其5~9 岁的儿童。
该病一次患病(包括隐性感染和腮腺肿的病例在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再发病者极少见。
三、发病机制
多认为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生后进入血液循环(第1 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生。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 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有可能分离出病原体。双侧视神经也见累及,但视力可康复。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 天,平均为18 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 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 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五、并发症

(1)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为常见的并发症
(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等
(3)耳聋
2、.生殖系统并发症
(1)睾丸炎(2)卵巢炎
3、胰腺炎约见于5%***患者,儿童中少见
4、肾炎早期病例尿中绝大多数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故认为该病毒可直接损害肾脏
5、心肌炎约4%~5%患者并发心肌炎。
(15 岁以上女性患者31%并发此症)、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血小板减少、荨麻疹、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等均少见。还有关节炎
六、治疗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改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一般抗生素和磺***药物无效。抗病毒药物疗效不定,干扰素似有一定疗效,但不缩短病程;利巴韦林等可能有抗腮腺炎病毒作用,对危重患者似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或睾丸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高热、头痛、呕吐等可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脱水剂。并发症按病情处理。
男性***患者在本病早期应用己烯雌酚,1mg/次,3 次/d,口服,可能有预防睾丸炎发生的功效
七、腮脑
脑膜脑炎症状可早在腮腺肿前6 天或肿后2 周内出现,一般多在肿后1 周内出现。脑脊液和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仿,头痛、呕吐等急性脑水肿表现较明显。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似其他病毒性脑炎明显,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多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导致死亡。
特点: ①90%为学龄儿童; ②均有腮腺炎感染病史; ③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发生抽搐及意识障碍较少; ④脑脊液检查表现为压力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轻度增高。
八、腮脑的治疗及转归
治疗及转归本组全部用病毒唑、炎琥宁抗病毒,20%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卧床休息,流质饮食。高热、头痛较重、惊厥、昏迷者短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呕吐频繁不能进食的患者短期用静脉营养,同时输液补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