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行政复议第一节行政复议概述第二节行政复议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第四节行政复议机关与管辖第五节行政复议参加人第六节行政复议的程序一、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活动。二、行政复议的性质。。。三、行政复议的主要特征,由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作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为前提。,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诉讼救济是行政复议的最终解决途径(即司法最终解决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制度,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常见的有两种:1、行政复议前置。即行政诉讼的提起以行政复议为前提条件。必须先复议,然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2、当事人自由选择。即当事人可以先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起诉;也可不经复议直接起诉。区别在于:1、解决争议的机关不同;2、受案范围不同;3、审理范围不同;4、适用的程序不同;5、裁决的权限范围不同。五、行政复议的作用与意义1、行政复议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救济途径)2、行政复议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制度。(层级监督)3、行政复议的开展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社会和谐。(化解争议)第二节行政复议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一、行政复议基本原则(一)合法原则1、主体合法;2、依据合法;3、程序合法。(二)公正原则1、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2、同等的陈述理由和质证的机会。(三)公开原则1、材料公开;2、过程公开;3、决定公开。(四)及时原则(五)便民原则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一)一级复议制度(二)书面复议制度(三)被申请人负举证责任制度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一、可申请复议的行政行为1、行政处罚行为;2、行政强制措施;3、有关证书的变更、中止或撤销;4、行政确权行为;5、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行为;6、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的行为;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为;8、不予行政许可的行为;9、行政不作为;10、行政给付行为;11、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二、可一并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第七条)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三、不可申请复议的事项1、部分抽象行政行为;2、内部行政行为;3、居间调解和处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