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中国科学院最新科技成果汇编-泰州人事考试网.doc

格式:doc   大小:112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科学院最新科技成果汇编-泰州人事考试网.doc

上传人:dlmus1 2019/7/7 文件大小:1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科学院最新科技成果汇编-泰州人事考试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科学院可转化科技成果汇编(第一辑)制药、医疗器械泰州市人事局编二〇〇七年六月1、紫苏卵磷脂软胶囊 用环保、安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新技术,完成了大豆卵磷脂生产工艺的研制及开发;紫苏籽油生产工艺的研制及开发,紫苏卵磷脂软胶囊的配方、剂型设计及生产加工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和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证号:滇卫食XK字[2005]第0046号),于2006年5月9日通过了成果鉴定。该产品中含有明确的功能因子:α-亚麻酸、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等物质,这些功能因子的共同作用是该产品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脂类正常代谢,促进大脑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它作为膳食补充剂长期食用可有效降低普通人群普遍出现的活力、反应力、适应力减退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低免疫力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是老年人较理想的日常膳食补充食品。联系单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抗肿瘤一类新药景洪哥纳香甲素(GC-51)体外抗瘤谱筛选:对白血病、肺癌、肝癌胃癌等12个不同类型癌细胞株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尤其对肝癌细胞显示出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体内抗肿瘤试验:对HepS肝癌有选择性抑瘤作用:腹腔注射给药,20mg/kg抑瘤率为63%;口服给药亦有并行,200mg/kg抑瘤率为59%。人癌裸小鼠移植试验表明GC-5120mg/kg对人肝癌BEL-7902的T/C为50-53%,抑瘤率达47-50%;对人肺癌A549的T/C为48-60%,抑瘤率为40-52%。毒理研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对二种给药途径均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动物的骨髓造血功能无明显抑制,这一点明显优于大多数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小鼠LD50为100mg/kg(腹腔给药),`试验结果为阴性,表明GC-51无致突变作用。作用机制: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被PKA特导性抑制剂所阴断,但不能被PKC特异的抑制剂所阴断。资源优势:GC-51从景洪哥纳香中分离得到,%,人工栽培该植物试验已成功。对白血病、肺癌、肝癌胃癌等12个不同类型癌细胞株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联系单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抗早老性痴呆一类新药——吡咯烷***一类新药KMBZ-009是根据天然促智活性成分黄皮酰***和国外研制的吡咯烷***类促智药的结构,自行设计、合成系列新结构取代吡咯烷***化合物。已获得四项授权专利。已完成药理、毒理等一系列研究和试验。KMBZ-009在获得性、巩固性、再现性记忆障碍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其效价是国外发展的同类新药阿尼西坦的8倍以上。随着社会老年化,老年性痴呆、记忆障碍已成为普遍问题,该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动物模型显示对提高正常学****记忆有效,已进入一期临床试验阶段。 主要治疗老年性痴呆、记忆力减退等。联系单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沙棘叶黄***提取分离新技术及其产品开发该技术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应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前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按原药材计算)。通过考察2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叶黄***的静态吸附—解吸附、动态—解吸附的吸附动力学研究,以沙棘叶黄***吸附率/解吸附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对沙棘叶黄***具有高度选择性、特异性的大孔树脂SH-1、SH-2。SH-1、SH-2的静态吸附率、动态吸附率分别为92%、88%;静态解吸率、动态解吸率分别为94%、86%。分别考察影响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分离沙棘叶黄***的工艺参数:上样液浓度、吸附流速、pH值、径高比、树脂量、洗脱剂种类、洗脱剂浓度、洗脱剂流速等。在此基础上,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应用多效连续提取(组罐)、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喷雾干燥为主要技术,研究提取分离沙棘叶总黄***工艺技术。该技术已通过小试、模式试验、中试试验。应用该工艺提取分离沙棘叶黄***,含量可达到50%-75%之间,%(按原药材计算)。通过技术查新,未发现相同技术在沙棘叶黄***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该项目2006年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科技鉴定,国内领先。联系单位: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5、抗肿瘤(乳腺癌、卵巢癌)一类新药本项目从我国广泛栽培的一种植物中提取分离精制得到一种抗肿瘤化合物H-。已完成急毒、动物体外和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毒性低(LD50在1000-1500mg/kg之间,腹腔给药),动物体外(-)和动物体内均显示相当好的抗肿瘤效果(腹腔注射60mg/%)。已研究出一条有效的适合产业化的提取分离精制工艺路线(%),每年我国该植物产量近千吨(每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