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docx

上传人:wz_198614 2019/7/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稳定通货问题笔谈1988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建议戴根有1988年通货膨胀危害深重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现象。价格总水平指全社会综合物价水平。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而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率一般指物价上涨率。物价总水平上涨程度一般被认定为通货膨胀程度。根据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判别标准,通货膨胀率3一4%为温和的通货膨胀,7%以上为高通货膨胀,超过10%为危险的通货膨胀,超过20%则表明通货膨胀失控。根据这个标准,我国1985年以后,就已基本进人了高通货膨胀时期。发展到1988年,通货膨胀已经接近失控。全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达18·5%,超过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16·2%)。%。全国零售物价上涨较高的广州市,%。1988年通货膨胀程度,为建国以来所仅见。通货膨胀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持续的通货膨胀使群众对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空前加剧,引发了夏季前后全国性的抢购风潮;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些人所讲的能够实现强迫储蓄、增加积累,而是对储蓄产生了负效应,使储蓄增长率出现多年未见的滑坡现象;通货膨胀导致收人分配不公,群众不满情绪强烈,很多社会矛盾由此产生。通货膨胀并不象有人说的它本身是一切摧毁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革命”,而是一种可能造成天下大乱的引爆剂;通货膨胀降低了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因为它不但使牌、市价差距拉大,使价格扭曲现象更加严重,使刚培育起来的初具雏型的市场发生畸变,而且由于使劣等产品重新有了生存条件从而使资源配置状况劣化,给改革增加了困难;通货膨胀还是滋生***风气的温床,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等等。总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务之急。1988年通货膨胀加剧的原因通货膨胀原因,理论上有多种解释。但无论如何,它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表现。1988年通货膨胀加剧,既有当年新增的供需失衡因素,又有历年总需求膨胀的累积因素。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统计上,投资需求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商品零售额和城乡居民货币收入。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过热发展,投资和消费需求双膨胀,一直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1984一1987四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26·1%,城乡居民货币收人年均增长27·5%。从消除通货膨胀、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的要求来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应该与国民生产总值(总供给)增长率相适应。1984一1987年,%。投资、消费、居民货币收人三项指标分别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14·7、14·。投资和消费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部分,形成通货膨胀压力。198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7·8%,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人增长2·2%,%。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额、、16·6和1·0、。社会总需求膨胀趋势,有明显发展。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刺激货币发行超常增长。1984-1987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