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7/7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羇节羃罿莀羇蚅羂莀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莈蒇螁蒀蝿袅螄专业:经济学薀姓名:王恒袆学号:41016008薇薃【阅读篇名】《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蚀芇【写作背景】肄莁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为德国民主派机关报《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的普鲁士专制制度;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因此认识到,单纯的理论批判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为此,马克思于1843年10月来到巴黎,开始深入考察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等,并亲身参加巴黎工人的革命活动。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遇,开始了他们令人称颂的友谊与伟大的事业;在巴黎,马克思和卢格筹划出版了《德法年鉴》;在巴黎,马克思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强调以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神圣家族》的写作。后来人们知道,也正是在巴黎,马克思完成了这部重要的《手稿》,它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第一个关键点。螀《手稿》的写作还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其目标的,而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资本家更好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的科学理性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一大精神支柱。同时,对利润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地刺激消费,不断地生产和满足人的需要,而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道主义强调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因此,人道主义自然就成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第二大精神支柱。但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确发展了科学理性,但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却使人道主义最终落空了。在马克思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重新倡导了人道主义,但由于没有和科学理性相结合,其社会主义是非科学的,最终只是一种空想,无法成为现实。而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将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探索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的现实条件和途径,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蚇螆【重要观点及内容】莄《手稿》是由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第一手稿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工资、理论、地租、异化劳动、无产阶级革命等,其核心思想是异化劳动理论;第二手稿的现存部分对私有财产的关系作了考察,仅占原手稿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其他部分已经散失了,第二手稿应该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手稿研究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等,并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一般哲学,其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共产主义学说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袀1、异化劳动理论肈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芄马克思首先对考察了劳动的对象化,他指出:“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就是说,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产品,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到一个外部对象上,从而实现自我确证。对象化是一切劳动之共性,但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劳动对象化却有另外的表现形式,即异化。“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资产阶级哲学家、理论家就经常使用的一个哲学范畴,异化的基本含义指,人的创造物与人相脱离、相独立,反过来奴役人、支配人。如果说对象化是劳动的肯定方面,那么异化则是劳动的否定方面。在劳动的异化关系中,劳动的对象化意味着劳动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与己对立的异己力量,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只能是异化劳动,它体现在四个方面。膃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对立的。”这里的“劳动的产品”主要指生产资料。一切劳动产品或生产资料都是由劳动者生产的,劳动者本应是它的主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所控制,被资本家转变为资本,成为劳动者的异己物,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生产的生产资料反过来奴役、剥削劳动者。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者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羀第二,劳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