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自动化生产线论文。.docx

格式:docx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动化生产线论文。.docx

上传人:s0012230 2015/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动化生产线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2013届电气工程系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号 15Z31303029
学生姓名张浩
指导教师李美英
完成日期 2015年11月 6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成绩:
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所在系
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二、基本要求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五、进度计划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专业
机电一体化
班级
机电1301
学生姓名
张浩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自动线是能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一种机器体系,通过采用一套能自动进行加工、检测、装卸、运输的机器设备,组成高度连续的、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来实现产品的生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快速更换产品是机械制造业竞争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它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可调性,扩大工艺范围,提高加工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同计算机结合实现整体自动化车间与自动化工厂。
目前我国国内高校普遍缺乏该领域的培训教材以及实训装配,使得我们的同学在学****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立体认识,学生实际动手技能得不到锻炼,造成很难培养这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了加强学生面向新世纪的挑战能力,提高机、光、电一体化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刻不容缓,重点建设机电类工程,柔性加工综合实验平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加强我们对自动化生产线的理解及操作能力,锻炼我们的编程能力,以及对传感器技术、气动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在自动生产线上运用触摸屏发送命令及及时反馈各自需要的信号,使系统完成需要进行的工作。整个系统从供料到供料再到加工,然后在进行分拣。其中需要有急停信号的处理单机、联机的处理以及分拣出废料是否进行重新加工以及重新装配的过程。具体的工艺流程是触摸屏先发出信号给输送站,输送站复位完成后发出信号给供料站。供料站接受信号后,进行供料动作,然后输送站中的机械手通过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运行到供料站处进行抓取,抓取后再移动到装配站。到达后,向装配站发出装配请求,从而进行工件的装配。工件装配完成后,向输送站发出抓取请求,然后再有输送站的机械手抓取送往加工站,到达加工站后再向加工站发出加工请求。当加工站加工完成后,再向输送站发出请求,从而送往分拣站进行分拣。分拣站就按照颜色或者套件的要求进行分拣。当人机界面上给定的套件完成时,输送站的机械手自动回复到原点位置。再给定条件按下启动时,还能进行如上动作。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首先对各小站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解,了解各小站的工作情况后,编写各小站的单机程序。然后了解总的生产线的任务要求后,将各小站的程序连接起来,实现从供料到分拣的一个联机过程。最后利用人机界面,将整个过程实现监控,从而达到真正的工业生产要求。
在完成这一自动生产线的过程中,要对各站进行仔细分析,从而达到对各小站更深入的了解。例如电动机的调试、气动阀的使用等等。同时,各小站程序编写完成后,通过反复调试并通过指导老师的检查后,再按照计划执行下一步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到按部就班。
进度计划
第1周
对各小站进行观察并了解所有的硬件编写并调试供料与加工站的程序,调试出供料站加工站的单站程序并通过指导老师验收。
第2周
编写并调试装配站程序,初步尝试编写输送站程序,完成并调试输送站程序,对分拣站程序进行编写,调试调试出装配站,输送站的单站程序,分拣站的程序基本成型。
第3周
调试联机程序,运用MCGS对整个联机过程进行用人机界面实现整体联机运行。整理资料,撰写论文,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完成论文。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摘要
自动化生产线是在流水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要求线体上各种机械加工装置能自动地完成预定的各道工序及工艺过程,使产品成为合格的制品,而且要求在装卸工件、定位夹紧、工件在工序间的输送、工件的分拣甚至包装等都能自动地进行。使其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工作。
设计以供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每一工作单元由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连的分布式控制方式。综合应用机械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驱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