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安徽端午节风俗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端午节风俗报告.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19/7/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端午节风俗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地区端午节风俗调查报告马上要到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在安徽地区又有哪些特殊的民俗活动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本次调查。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二、安徽地区纪念端午节的活动安徽地区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大体有以下5种形式:(1)贴端午符,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两天,寺庙僧尼道士往往要给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于黄表纸上,有老人持剑形象,并有“五月五日午时姜尚在此诸邪回避”或“太公在此,诸邪回避”、“飞雄镇宅”等。皖西山区则还挂钟馗像或蜈蚣图形。(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3)吃粽子,粽子为端午节的食品,传说是屈原投汨罗江***,当地群众深爱屈原之刚直,为使蛟龙鱼虾不损害屈原的尸体,纷纷自发地投粽子于江中以喂鱼虾,以此悼念屈原,此****俗一直流传下来了。后来在安徽地区除了吃粽子,还有端午这一天要吃绿豆糕、咸鸭蛋等美食的****惯,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做成,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4)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