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9/7/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秋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早晨起来,不要让孩子的温度变化特别大,不要从被子里突然一下子就到了有冷空气的地方,要适当以过渡一下,让他空气温度变化不要太大。第二,我们可以从秋冬季就开始,让他用淡盐水漱口,这样,一个是锻炼他呼吸道对这个冷的刺激的反应,也同时很好的预防秋冬季节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一定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的备药,首先我们要备毒性比较低的、副作用比较小的一些药物。比如说感冒初期,可以给一点猴枣散、清热解毒的蒲地蓝、小儿清咽冲剂、清开灵口服液这样的中药,清热去火。这些药相对来说副作用都非常小,对于多数感冒都会有一定的中药消炎和清热去火的作用。家园协手共抗手、足、口“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发于小儿的传染病,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毒者。病儿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中带有此病毒,可传染其他孩子;病儿玩过的玩具或用手接触过的食物及其他物品也可带有此病毒,别的孩子再接触这此东西,均可通过手将病毒带进口中而患上本病。症状:初起时常有低烧,一般不超过39℃,患儿躁动不安、腹痛,继而在口腔内硬腭、颊、口角、牙龈及舌上出现疼痛性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浅表性四周有红晕的溃疡。患儿表现为哭闹、拒奶拒食,同时在小儿手心、脚心、腿和臀部出现圆形绿豆样丘疹,数目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水疱透明,3—5天可自行干缩,愈后无瘢痕。护理:小儿患病后要多休息,手指和内衣要保持干净;出疹时忌热食,多喝凉开水,多吃牛奶、藕粉一类流质饮食或软米饭、鸡蛋羹,也可吃点冰糕、冰点心以减轻疼痛;口腔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漱口(忌擦拭),%-5%的金霉素鱼肝油。躯干、四肢忌搔抓,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身上水疱破溃后可涂用紫药水。本病尚无特效药,可采用食疗方法:黑、白木耳及山楂各10克,煮汤喝,每日1-3次;或用菊花、槐花、绿茶、冰糖各6克煮水喝,每日1次。这可增强患儿抵抗力,避免并发症,促其早日痊愈。预防:一是讲究卫生,勤给小儿洗澡换衣,勤喂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注意玩具、食具的消毒清洁;二是健儿与患儿应及时隔离,儿童活动场所应定期用食醋熏蒸。儿童每天服用1次板蓝根汤,连服3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红眼病的症状与预防方法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要特别引起重视。作为四大传染病之一的红眼病,医学名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导致大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要特别引起重视。红眼病的主要症状红眼病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接触病毒后一般于12-24小时内即可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自然病程7-10天,一般无后遗症。红眼病的主要感染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红眼病的预防方法①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②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严禁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③医院或社区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及时上报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