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程讲义资料编写:朱荣振老师第一章经济法概论一、法的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我国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二、: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1)义务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 关键词“必须”、“应当” 2)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关键词“不能做” 3)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关键词“可以做”: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又称命令性规范,是指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十分明确,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一般表现为前述的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任意性规范又称允许性规范,是指允许人们在法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三、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公民、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等。: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如物、精神产品、行为、人身等。四、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仲裁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一)仲裁具有三个要素: ; ; 。(二)仲裁的基本原则。包括:。书面仲裁协议是提起仲裁的前提。没有仲裁协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已经由仲裁机构受理的纠纷,在裁决结果出来之前,当事人对同一纠纷不得向法院起诉:对诉权的一定限制。(三)仲裁的适用范围 :平等主体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法》: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在双方当事人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四)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形式:应当书面形式,口头的意思表示无效。(行政复议可以采用口头形式):1)仲裁协议中为当事人设定的一定义务,不能任意更改、终止或撤销;2)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即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双方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产生一定的限制,在当事人双方发生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仲裁组织而言,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3)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4)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5)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6)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无效: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1).管辖: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2).裁决决定:由1~3名仲裁员组成。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在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3).申请仲裁后的三种解决:1)自行和解;2)仲裁庭调解;3)仲裁庭裁决。4).生效: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5).仲裁裁决执行: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二)行政复议(一)行政复议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