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互联网学车也遇寒冬 路到底该怎么走 鸣金网.docx

格式:docx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联网学车也遇寒冬 路到底该怎么走 鸣金网.docx

上传人:Blue Humor 2015/1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联网学车也遇寒冬 路到底该怎么走 鸣金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与其他的O2O领域一样,互联网学车也正在遭受资本寒冬的冲击。日前来自北京商报的报道称,国内的互联网驾培平台58陪驾又因为平台出现的劳资纠纷等问题频发,在完成千万级别融资并高调进军8个城市之后,却又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悄然退出了天津、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
按理说,58汽车陪练依托于58同城这个较大生活服务平台,不论是流量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不应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58陪练的不可持续?
模式之错还是平台之过?
认真了解过后,刘旷发现58汽车陪练虽然有着“58”两个字作为招聘,但实际上却并非是58同城旗下的品牌,与58同城只是有着投资上的关系。事实上,除了58汽车陪练之外,58同城还投资并购了其他5家汽车行业公司,其中也包括驾校一点通。对于58汽车陪练悄然退出天津、成都、重庆三大城市,刘旷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1、与大多数的O2O平台一样,58汽车陪练在平台的扩张之初为了吸引优秀的教练到自家的平台上来,不论是在工资还是在奖金补贴等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高的条件。很多在传统驾校并不赚钱的教练开始慕名而来,在丰厚待遇的吸引下,这些名校教练纷纷与58汽车陪练达成了合作。但同时由于各种严格规定,导致了纠纷的爆发。据北京商报记者报道,教练在招聘时给出的条件是“五险一金”和底薪,58汽车陪练就近派单,教练不能自由选择,拒接要扣除1000元工资,三次拒接就不再有底薪。
2、扩张速度过快。这个可能是很多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都会犯的一个通病,在他们看来,拿到融资了就应该让自己的速度变得更快。其实对于创业者们的这种看法,你也不能完全否决他,刘旷个人认为是对于团队、平台、市场的综合把握不够准所导致。此外,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忽然间拿到了千万级别的A轮融资,他们内心多少也会有一些膨胀,在头脑过热的状态下所作出的决断自然也就会有所偏差。
3、从行业的需求来看,驾驶陪练不同于纯粹的学车,它解决的是拿本之后的上路问题。这个需求相当低频,它也没有实际的第三方监管,市场也缺乏足够的透明。今天汽车已经非常普及,大多数的城市家庭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大部分人在拿到驾照之后往往都是在家人或者朋友的陪同下去练车,很少还有人会主动去上网找陪练教练,从目前的整个市场行情来看,汽车陪练只会在一些少数的大城市当中会存在一定的需求。
也就是说,对于58陪练的模式本身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反而是对传统驾校陪练的一种升级。但是由于平台自身在发展上的一些问题,以及整个陪练市场的大环境限制,58陪练注定只会是一个小众市场的平台。那么,58汽车陪练作为一家互联网学车平台,先后退出天津、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是不是意味着整个互联网学车市场注定行不通?当然不是。
一、学车整体市场前景巨大
据公安部交管局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驾校数量从2006年的7276所增长至14000多所。学员人数从2008年的1678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3000万人。按照汽车驾驶培训人均价格近三年的平均数计算,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行“自学直考”政策,并已经在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始试点。刘旷认为,未来5-10年,我国的学车市场还将会在以下三个细分领域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第一个就是广大的农村市场。过去短短的几年时间,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