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人教).docx

格式:docx   大小:67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人教).docx

上传人:xunlai783 2019/7/10 文件大小:6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人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能与电能》制作人:刘集中学吴拉马加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通过( 4-15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 ---- 水果电池****题中的“用铜、银和***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常见化学电源;4、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及电池的开发,树立能源观、环保观、转化观,增强社会使命感;2、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以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化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课前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从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能量的变化,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和电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呢?在我国,电能主要来源是什么呢?【教师讲解】能源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能源的分类分类定义实例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流水、风力、化石能源、天然铀矿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力、蒸汽等其中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2、火力发电——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转化过程的关键是燃烧,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的转移)。3、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2)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电极材料电极名称电子转移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锌负极电子流出Zn-2e-===Zn2+氧化反应铜正极电子流入2H++2e-===H2↑还原反应总离子反应式Zn+2H+===Zn2++H2↑(3)电子的流向: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活动】探究原电池反应的实验探究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铜片上无气泡铜与稀硫酸不反应②锌片上有气泡锌与稀硫酸反应③铜片上有气泡,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偏转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认知升华】升华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升华2 原电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