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9/7/12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摘要】新课改以来,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法亟待改革。鉴于此,本文拟从教师教学方式方面对构建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探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来,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发挥传统讲授法的优势把探究式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3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12-01 《新课标》呈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法亟待改革。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012年11月,笔者在重庆市长寿中学教学期间就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00份,陆续收回495份,其中反映出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是有积极性的,但学生喜欢历史与其个人爱好有着莫大的关系,学生历史的学习与老师对于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调控也关系非常。另外,学生对于历史的价值、意义并不清楚,对于自己为什么学习历史没有一个清醒明确的定位。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重要,只有少数学生不是很重视。但大部分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少数同学比较活跃。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期望值很高,追求的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实际反映出传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两个极端: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形式严重,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毫无主体性可言。二是教师片面强调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提问过多过滥,启而不发,存在明显的简单化倾向。二、教师教学多样化,实现教学统一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精选史料,发挥讲授法的优势,深入解读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政治制度。比如,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时,教师以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如果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让学生知道权利是会腐化的,为了防止这种腐化堕落必须想办法三权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法治国家,进而去把握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实质与内涵,这也是一名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其次,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供学生探讨研究,教师不要给出确切答案,以开放式探究为主,为学生的思维留下空间,比如在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时,教师以温总理在2010年3月14号会见中外记者时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谈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思考:(1)为什么温家宝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2)我们怎样做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学生可以小论文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岂不一举两得。再次,教师利用案例教学,营造情境,角色体验,比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这一课时,可以出示探究式案例:就英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