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科学进展
第33卷第9期 Progress in Geography ,
2014年9月 Sep. 2014
浙江省经济差异时空动态的多尺度与多机制分析
叶信岳 1, 2, 李晶晶 1, 程叶青 3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1;2.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地理系,肯特 44242;
3.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海口 571158)
摘要:本文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分析框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和多层次回归等模型方法,分
①
析了近 20 年来浙江省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 浙江省经济差异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空
②
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省域经济空间分布从东北到西南大致呈富裕、发达、欠发达和贫困的格局;富裕与
③
贫困类别有强稳定性,并有明显的连片扩张趋势;欠发达地区更可能遭遇“贫困陷阱”。浙江省经济发展表现出
④
显著的空间依赖和自我强化集聚特征。省内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层次较为敏感;全球化是其经济
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分权化是影响其核心—边缘结构的重要机制;市场化可缩小因外商投资导致的空间集聚。本
文从演化的角度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作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全球资本的地
理和政策偏好会加剧区域经济差异。此外,城乡差异也是浙江省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经济差异;多层次模型;马尔可夫链;空间自相关;浙江省
doi: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Li et al, 2010),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并在
经济差异时空格局和驱动机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
区域经济差异作为一种非均衡发展的地理现果(Ying, 2000; 蔡昉等, 2000; 胡鞍钢等, 2000; 李小
象,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就成为欧美学者研究的建等, 2001; 杨晓光等, 2002; 孟斌等, 2005; 欧向军
热点。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等, 2007; 伍世代等, 2008; 靳诚等, 2009; Ye et al,
—外围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都认为区域 2012; 陈培阳等, 2012; 余鑫星等, 2012)。考察以往
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逐渐由宏观尺度的三大地
(Prebisch, 1949; Williamson, 1965)。随着经济全球带向中微观尺度的省级或市县级转变;研究方法从
化和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及空间计量等方法单一指标评价到多指标发展;研究范式也从单纯的
发展,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理论模型、空间计量方计量模型向空间分析转变。然而,多数研究基于某
法应用、多尺度的空间影响和不同区域的对比成为一空间尺度的时空格局分析,缺少不同尺度的对比
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Brenner, 2001; Dicken, 研究,对机制的探讨也局限于定性描述或采用传统
2007; Moore, 2008; Barrios et al, 2009; Anselin,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