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六国论- 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4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六国论- 课件.ppt

上传人:命运转折硬币 2019/7/13 文件大小:5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六国论- 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国论苏洵一、作者简介苏洵少年时,不爱学****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取古人的文章一读,才觉得古人的超出来自己太多,感到古代的文章确实写得好。于是下决心,将自己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读了七八年,读之益精,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作者想通过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来委婉地提醒当朝统治者。背景介绍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⑵采用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国和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⑵燕:荆轲刺秦王赵:诛杀良将齐:与嬴而不助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