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七月的和谐与不和谐.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七月的和谐与不和谐.doc

上传人:cjrl214 2019/7/14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七月的和谐与不和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余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七月》是《国风》里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诗序》说:“《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就诗的内容看,此篇当为周公以前的豳地诗歌,或许周公曾经陈述此诗以教戒成王。关键词:《诗经》;和谐;《七月》;叙事《七月》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在《七月》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第一幅是西周时期,男耕女织,人与自然相处融洽的和谐画面。另一幅则是奴隶社会,奴隶们遭受奴隶主残酷剥削的不和谐画面。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七月》中更为普遍的就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农事的繁忙,如第二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第三章:“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第四章:“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写奴隶们除农业外从事的各种副业劳动,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芝麻。第七章:“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第八章:“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等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在季节的更替中,农民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动,在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极度不和谐也展露无疑。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