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华蓥山隧道瓦斯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4,086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蓥山隧道瓦斯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lizhencai0920 2019/7/15 文件大小:3.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蓥山隧道瓦斯监测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10三、工程特点与监测目的 ***地质特点 ***监测的目的 12四、***监测系统设计与仪器配备 ***自动监测系统 39五、人工瓦检 40六、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及报送 42七、***实时监测与报警、控制制度的建立 42八、监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42九、监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43华蓥山隧道***监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3)《通风安全监测装备使用管理规定》4)《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5)《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6)《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7)《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8)《环境监测系统产品标准》9)《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4)铁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5)重庆渝北至四川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资料二、,有县级公路横穿隧址区,并有乡镇公路从拟建隧道进出口附近通过,交通较为便利。K线进口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由SE至NW穿越观音峡背斜,出口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华蓥山隧道属特长隧道,设计为双洞六车道,隧道左线(ZK23+467~ZK28+485)全长5018m,右线(K23+467~K28+467)全长5000m,总体走向约298°,为双向隧道,左右分修,两线相距16~30米,,。华崟山隧道处于川东褶皱带腹部的观音峡背斜为一富水构造,近核部的T2l、T1j、P2c、P1m为强含水层,其间受T3xj、T1f、P2l弱含水层的阻隔作用,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强富水带。华崟山隧道由SE翼进入背斜,由NW翼穿出,穿越以上三个强富水带,且隧道段大多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在此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容易遭遇涌突水、突泥事故,同时可能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水疏干等次生环境问题。隧址区位于北碚区与合川区交界处,西面有G75高速公路以及212国道通过北碚区,东面有G60高速公路与210国道通过,在观音峡背斜之上有S204省道顺背斜走向穿越整个隧址区,并有乡镇公路从拟建华蓥山隧道进出口附近通过,交通较为便利。,背斜核部为山脊线,标高一般在700~800m,;山脊两侧为岩溶槽谷,标高一般在450~700m,翼部则为“屏障式”列峰山岭顺向斜坡,标高一般在480~680m,坡角20~68°。隧址区整体为近南北走向的条状山,中部山脊线地形较陡,多呈陡坡地形,坡角一般在45°左右,~,地形相对较高。最高点位于华蓥山隧道K线洞身段ZK38+080处,地面高程约960,最低点位于隧道K线出口端ZK41+950处,地面高程约527,整体高差为433m。观音峡背斜呈“一山三岭夹两槽”的地貌形态,~,并多分布溶蚀残丘、残峰。槽谷内岩溶发育,沿槽谷方向多分布多分布溶蚀洼地,底部均覆盖第四系粘土,粘土总体厚度不大。槽谷内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多呈串珠状分布出露,槽谷内的洼地之间多被山丘阻隔,形成相互独立的洼地,区内瓦窑湾以北区域多有横向冲沟伸入洼地,成为洼地地表水的排泄口,其中五里坝洼地(即华蓥山隧道位置)无横切沟发育,呈封闭的洼地地形。瓦窑湾以南至嘉陵江则多为封闭式岩溶洼地,无横切沟伸入洼地内,分布多个互相独立的漏斗、落水洞,且规模均较大,一般宽度可达一百至数百米,如小凼、大凼、楠木凼等漏斗、落水洞基本呈串珠状一字排开,被当地老百姓俗称为“九窝十八凼”。槽谷东侧为锯齿状山脊,并多发育横向冲沟,冲沟切割多形成宽度较窄的“V”形谷,冲沟多切割较深,并多深入岩溶槽谷内。山脊线西侧槽谷规模比东侧槽谷大,~。多覆盖较厚的第四系粘土,谷内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等的规模和数量均明显弱于东侧槽谷,槽谷内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