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上传人:dreamclb 2019/7/16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角度史料教学与历史意识培养作者: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强燕摘要:我国的历史教学,需要用多角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且涵泳历史意识,前提是注重史料教学。史料教学是世界性历史教学发展大趋势,按照需要选择多角度的史料来分析历史,以求得一个更全面合理的解释。而在多角度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有个必须的落脚点——历史意识的多元存在。历史意识是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感的综合体,在教学实例中要注意回到历史现场,通过各种方法注重历史情感的合理引导,加强历史思维的培育,达到“史由论来,论从史出”的目的。关键词:史料教学多角度史料历史意识历史情感批判性思维2006年课改后,教科书出现了“一纲多本”的情况,突破了以前“一家一说一统天下”的局面,拥有相近理念的专家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主阵地。但这对一线教师的授课却是个挑战。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摸索,无论教材有再频繁的变动,在较为统一权威的指挥下,如何使用多本教材,上出一堂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又能有实效的历史课。目的决定行动,我们要知道教育需要何种人才,才能决定我们用何种方法指导教育。2003年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中提出:通过历史学****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课程设计思路”则进一步明确要求“通过历史必修课,(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暨历史教学,需要用多角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且涵泳历史意识。一、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史料教学历史教学的有效载体就是“史料”。“史料”即“历史资料”或“历史材料”,是研究和学****历史的基本素材,也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不论史感、史观、研究方法如何更新,史料总归是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一切历史和人们对历史的体验(历史学)都要由历史学家的人文价值的理想加以统一。”1928年,傅斯年写下了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其中说:“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正式明确提出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主张。史学家陈寅恪的“同情的理解”观点强调要了解一物,需设身处地的态度和基于同情的理解的原则去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回到历史现场,而回到历史现场就必须借助史料。苏州大学教授、多次参加历史高考出卷的朱小田教授也曾多次强调史料教学的必要性,他认为:史料教学能解决目前教材“一纲多本”的问题,能体现考查的公平性,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让学生)认识历史呈现的不同方式和史料中涵蕴的史学的基本素养等等。功利性的说,从课改以后的各地和全国高考卷的分析来看,我们的高考指挥棒也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史料的运用。二、史料教学中多角度史料的落脚点——历史意识的多元存在史料是多种多样的。有学者在研究时称,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历史教学中使用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记载”“历史小说”“历史文献”“文学作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