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19 天火之谜.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 天火之谜.doc

上传人:cx545616 2019/7/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 天火之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火之谜》教学设计艺术小学袁彩霞教材解析《天火之谜》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巧妙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悬念作用。3、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深入学****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等精神。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弄懂风筝实验的经过,进而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弄懂风筝实验的经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老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复****明确本课学****目标:1、复****词语。(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解释“不足为奇”的意思。(3)用“不足为奇”造句。(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词要运用。本课中的词语十分丰富,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灵活运用。这里安排的选择字的正确含义,造句训练,一方面盘活这些词语,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回忆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2、复****句子。(1)出示反问句,指名读,说是什么句子?(2)出示设问句,指名读,跟反问句区别。(3)齐读这两个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句子表达形式的高下立刻凸显,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启示。)三、巧引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悬念作用:1、用题目激趣,说说课文中的谜是什么呢?2、问:第几自然段写的是这个谜?(第一自然段)3、指名读第一段。4、师问:天火之谜到底神秘可怕在哪里呢?生回答。5、观看几张被雷击中的树或建筑物图片。(设计意图:直观的图片,引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同时也为后来体现人物精神做了很好的铺垫。)6、你们还从哪儿看出他的神秘可怕?生回答。7、师总结,一起读第一自然段。8、师激趣读书:要是你心中有个谜团,你想不想解开这个谜?9、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找谜底。10、说说第二段讲了什么?11、学生继续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谜底。12、浏览第四自然段找谜底。13、在第五自然段中找到谜底,齐读第五段。(设计意图:以找谜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此环节貌似“山穷水尽疑无路”,正是求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学之困,索之深,加深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另外,一个一个自然段的捋顺,“无意”重新浏览了课文,避免了单刀直入,节省了错误回答的课堂时间,也为下面的复述做好了铺垫。)14、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悬念作用:课文为什么一开始告诉我们谜,不在第二段就告诉我们谜底呢?生答。15、师总结:你想往下看,这叫期待。文似看山不喜平,不能直截了当,要曲折,要吸引人,这就叫悬念。(板书:悬念期待)(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引导体会写作方法,而该设计水到渠成,很恰当地引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四、品读二---五自然段、感悟富兰克林的品质:过渡:引导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