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营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克千克顿.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营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克千克顿.docx

上传人:pppccc8 2019/7/1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营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克千克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营子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备课人:吴宗鹏课题克、千克、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2⑴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⑵教材简析。“克、千克、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屮的应用。木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据、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⑷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⑸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⑺教学过程1、 情景激趣,谈话导入。我首先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购买水果,引岀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并初次让学生看口己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同桌,使学生从小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然后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2、 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四层进行教学。第一层:探究1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之后了解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岀示几种物品:圆珠笔芯、三角板、药片、小铁钉、小刀、乒乓球等,让他们把这几种物品分别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接着小组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刚才所说的物品的质量,并交流,进行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他们的质量单位。这样通过抓、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第二层:感受10克、100克:通过两个问题“10个1克是多少与100个1克是多少”,引出10克、100克,小组轮流掂一据准备的相关物品,说出感觉。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为学生感知克和千克Z间的进率做铺垫。第三层:领悟1千克:以“10个100克是多少”引入1000克,介绍1000克与1千克的质量是相等的。小组轮流旅一点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质量。再通过放在两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