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早期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转而注意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则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说,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ation)的状况,从质量上说,大量的劳动者素贡很差。
第一节人力资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又称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如果发挥出来了,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这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
人的生产能力不是先天生就的(innate),就是后天获得的(acquired)。传统上认为,虽然人与人之间因基因构成不同而先天能力各异,但根据大数法则,这些天生能力的分布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大致上是相等的。古典经
济学家和第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家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人力资源的。他们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假定成同质的、无差别的、而且是无限丰富的。然后,把注意力放在物质资本的积累上,得出了物质资本决定经济发展的结论。
强调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发展经济学家不同意上述观点。舒尔茨说:“这种劳动概念在古典阶段是错误的,而现在,其错误就更加明显。对能够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数进行计算,并把这种计算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数量的尺度,就如同对决定其经济重要性的各种类型的机器数目,或作为资本存量或作为生产服务流量进行计算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人的先天生产能力平均起来大致相等,那么,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质量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差别就是后天造成的。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1)医疗保健和营养,它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2)教育和训练,包括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训练,它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技能。
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的收入。因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源存量就越大。
二、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一,从外资利用角度看。
第二,从余值增长率角度看。
第三,从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关系看。
第二节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的现状与前景
公元初年到1750年,%,1750到1850年,%,甚至在1900-1950年间,%。而从1950年以来的几十年间,人口年均增长率猛增到接近2%。其结果,世界人口增长异常迅速。公元初年,,,直到本世纪初的1900年,世界人口也只有16亿。1950年上升为25亿,到1980年,人口迅速增长到44亿,而1987年又突破50亿大关。目前已经达65亿,每年增加7500万,到2025年将达80亿。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结果。
迅速的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即使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采取严厉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势头也会持续几十年之久。这是因为,第一,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力量长期地支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在短期这种观念是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第二,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即使人们的生育观有所转变,未来的父母亲只生两个孩子,以维持人口的简单再生产规模,人口增长也要持续到两代人之后才能减慢下来。
二、人口转变(Demographic transition)
按照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可以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因而人口增长非常缓慢。这个阶段基本上反映了19世纪以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二阶段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科学
技术的巨大进步,人民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得到大大的改善,这就引起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与此同时,人的预期寿命也延长了三分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出生率并没有伴随着死亡率而下降。结果,高出生率与下降的死亡率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