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低冲击开发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利用策略.pdf.pdf

格式:pdf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低冲击开发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利用策略.pdf.pdf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5/1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低冲击开发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利用策略.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冲击开发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利用策略


温莉彭灼吴珮琪


摘要低冲击开发理念是近年从北美引进的一个新颖议题。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环保意识增强,
低冲击开发的精神与原则已从北美逐渐传递到世界各地,相信必能在本世纪成为倍受重视的主流理念。目
前,低冲击开发理念及其应用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即使是已
经相对成熟的北美及欧洲等地,其研究与应用也集中在微观尺度的工程技术领域。本文试图拓展这一理念
范畴,在宏观与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利用方面,研究低冲击开发理论在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生活模式、
市政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应用与实践,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
破坏,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
关键词低冲击开发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生活模式市政建设


2004 年 12 月,印度洋大海啸,超过 23 万人丧生。
2005 年 8 月 28 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等沿海地区,造成 1836 人
死亡,约 31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08 年 5 月 12 日,中国汶川 级地震,69227 人遇难,17923 人失踪,大量房屋倒塌,
直接经济损失 8451 亿元。
这些骇人听闻的极端气候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论文或灾害不断呈现的背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过去一百
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 ℃,且仍处上升之势。其正缓缓改变全球冰帽,促成海
平面上升,如果情况不能缓解,几十年后,马尔代夫、威尼斯、荷兰,甚至中国上海等这些
人们耳熟能详的美丽海滨地区将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这有 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
的责任。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带来了
土壤侵蚀、植被退化、物种锐减、水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
警钟长鸣,人类不得不开始探索一种新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1 低冲击开发,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
1
低冲击开发的内涵
低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提出的
一种理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
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尽管其
最初提出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随着理论的应用与深化,外延不断拓展,已上升为城市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城市开发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减轻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
低冲击开发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缺乏、污染
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大,因此有低冲击开发的迫切需求。另外,国内蓬勃发展的城市改造和
小区开发也为 LID 的应用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条件。
2 低冲击的资源利用模式:让渡发展空间于自然
优先划定城镇增长边界,确立城市扩张的刚性限制
界定建设区与非建设区边界,维护区域生态格局
近半个世纪以来,郊区化曾一度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上世纪末期,这种“蔓
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城市无序扩张、能耗过多、交通拥挤、通勤时间长、中心城市衰落、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论文
社会阶层分化、公共健康受到威胁等。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必须严格遏制蔓延的发生。
城市蔓延的最大问题在于城乡边界趋于模糊。波特兰大都市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增
长边界”的设定是控制蔓延的有效手段。早在 1970 年代初,波特兰大都市区为其所有城市
划定了扩展边界,如今该区人口增长 50%,土地面积仅增长 2%,促进城市建设从量的扩张
向质的提升转变。
进行土地发展权转移,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保护农地
界定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的一种空间保障手段,但只有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相互配套,
才能在空间与政策上共同保障土地资源有序、集约利用。美国的 TDR 计划是一种很好的借
2
鉴。地方政府在特定期限划定限制开发区和鼓励开发区,引导发展权在两区之间进行转移。
开发商从限制开发区内的土地所有者手中购买发展权至鼓励开发区进行土地开发,政府则加
大对鼓励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允许适当提高密度,激励开发商在其中进行开发。
该计划在充分考虑土地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地和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
力量对城市蔓延的诱导作用。
发展“三道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共生